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姐姐的那块人造棉

2011-05-17 17:01 作者:李旭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十几年,中国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好在党和政府致力于对人民“均贫富”的承诺,分田分地分浮财,迅速缩小了贫富差距,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人们的贫富心理最大程度的得以平衡,一时出现了穷而无怨的社会局面。

姐姐几乎与新中国同时诞生,诞生在偏僻且又处于极度贫困的康保县,所以,一出生就受到了穷而无怨环境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的摧残。全家虽然只有这唯一的女孩儿,但为了应对贫困,为了男孩儿能顶门立户,父母还是做出了牺牲姐姐上学权利的决定,使她成为了家中唯一的文盲。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和极大地歉意,甚至有时候想,如果那时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了我的这个家庭,一定会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儿,因为姐姐比家里任何一个男孩儿的智商都高,记忆力都强。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让背诵《曹刿论战》,在油灯下,面对给我纳鞋底的姐姐,先是熟读课文,之后再合书背诵,却总是背不下来,姐姐就会调笑我:“你真是个猪脑子,我听着都能背下来了,你看着都背不会。”我是自然不会相信的,便让她背,姐姐尽然背的一字不差。

中国有句俗话叫“老嫂赛母”,大概是因为包文正将其嫂子唤作嫂娘的缘故吧。其实,无论从血缘、从亲情、从感情,姐姐则更像母亲。我经常就在日记中把我的姐姐记作“姐娘”,母亲生育了我,姐姐则屎一把尿一把的拉扯了我,在姐姐的身上更能找到母亲的情感

记得有一年的节,我五六岁的样子,放炮时炸伤了手,姐姐一边为我包扎,一边含着眼泪安慰我“都是姐姐不好,让你自己跑出来放炮。”她不抱怨弟弟的淘气,却承担照顾不周的责任,至今我还记得姐姐那颤抖的声音和颤抖的手。

那时的家境非常贫寒,社会上的生活用品也极其匮乏,我的记忆中,花季年华时的姐姐很少穿过新衣服。当然不仅是姐姐了,其她女孩儿也是如此,那时,如果那个姑娘能有一件人造棉衬衫,那就会在村里甚至公社里成为地位、美丽、富裕、幸福的象征。记得公社里有一位青年,参军后被提拔为连长,那是全公社唯一一位够四个兜级别的军队干部,这已经足够年轻姑娘们艳羡一阵的了,更让人艳羡的是他在回家探亲时,竟然一下子给他的未婚妻买了两件人造棉衬衫!这位穿着迎风可以在身上掀起花色涟漪人造棉衬衫的军人未婚妻,一间就成了全公社的名人

其实所谓的人造棉就是一种化纤布,但要比纯棉布结实耐穿、轻柔光滑,且色泽艳丽,价格实惠,大概是因为新产品和产量不足的原因吧,当时发放的布票只能买到纯棉布,人造棉是要特供的。现在的人们已经对其不以为然了,但当时却是人们疯狂追捧的布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记得那年秋假开学前,公社供销社分配到了我们村12米白底蓝花人造棉,对一个有四百多人口的大队来说,12米显然是太少了。大队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12米部等分为四份,以“抓蛋蛋”(即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抓蛋蛋那天,村里就像过节一样,乡亲们揣测着,不知那位有福气的姑娘才能得到其中的一份。

姐姐成为了这有福气中的一员。被艰辛生活压迫,被封建意识戗戮,很少流露笑容,因而被村里人称为“冷美人”的姐姐捧着那块人造棉,脸上洋溢出了激动、幸福的笑意,第一次让我感到了姐姐的美,我为有这样漂亮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姐姐而自豪。

我亲眼看见姐姐把这块人造棉拿回家里,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柜子里。我想,姐姐一定是在等出嫁那天再用。

但我没有见到姐姐做成的漂亮花衬衫。秋假结束后,我揣着姐姐给的书本费回到了课桌上,一天放学后,未进屋,我就听到了母亲埋怨姐姐的声音:“好不容易才抓住一块布,也不商量商量,你就卖了人,两个兄弟的书本钱怎么我也能想出办法来,现在我把书本钱凑够了,你也把布卖了,可再上那里买去!”。姐姐理直气壮地反驳着母亲:“每回都拖欠书本费,大人们倒没什么,你叫弟弟咋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白眼儿,我早穿晚穿的能咋地?”听到此,我明白了,每学期开学,我的书本费都要拖交一段时间,这学期却一天也没拖,又是姐姐为我做出了牺牲。

姐姐在她最需要穿衣打扮的花季时节没有穿上这块人造棉,但她在弟弟的心中却留下了“姐娘”的形象,这形象是那样的伟岸,那样的高尚,这是多少个姐姐共有的形象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8931/

姐姐的那块人造棉的评论 (共 5 条)

  • 毕节花
  • 叶子
  • 兰花草
  • 心纯
  • 既往不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