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参观益阳艾华公司安化黑茶和周立波故居

2011-05-16 19:54 作者:王一社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在灰汤疗养院修养的日子之四4月23日参观益阳艾华公司安化黑茶和周立波故居

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益阳人艾立华先生以自己的名字两个字注册创办的,座落于益阳市。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来到该公司驻地,艾立华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艰苦奋斗经历,他用了35年的时间创业,用了25年创建了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注于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从腐蚀箔、化成箔到铝电解电容器的完整产业链,并自主研发制造电容器生产设备、自主开发电容器品质专业管理软件系统,是本行业中全球少数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之一。2006年至2010年,公司连续五届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

该公司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卓越品质的铝电解电容器,经过25年的发展,公司持续改良和研发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建立了以电极箔腐蚀及化成技术、电解液技术、铝电解电容器技术、高分子固态铝电解电容器技术、铝电解电容器生产设备制造技术以及品质专业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等基于铝电解电容器全产业链的六大核心技术模块,形成了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公司建立了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容器研发中心——湖南省特种电容器工程技术中心。公司已获得19项国家专利,公司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级重大科技项目——“CD11GE耐高纹波电流特长寿命铝电解电容器产业化项目”荣获省级新产品认定;“CD91B型铝电解电容器”荣获国家级新产品认定;公司生产的节能照明专用铝电解电容器寿命长达130℃5000小时(相当于105℃小时),性能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公司品牌在全球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产品”、“中国电容器行业十大知名品牌”、“最受欢迎电子元件品牌”等多项荣誉,公司品牌正逐步成长为全球铝电解电容器行业的主流品牌之一。公司的产品获得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认可,拥有德国欧司朗、荷兰飞利浦、美国GE、日本松下、东芝、海尔、海信、长虹等国内外客户。据益阳市总工会的负责人说,该公司去年上交税1亿多元,成为益阳纳税大户。

离开艾华公司,益阳市总工会的同志带领我们来到市中心的“益阳茶业市场”。我们首先参观了黑茶博物馆,这里全部用黑茶加工成砣茶砖,砌成长城形状,有大炮形状。我们在黑茶博物馆茶室品尝了黑茶的美味,清香滋润,黑里透黄。负责人介绍说:益阳茶业市场是湖南省益阳市、区人民政府全力打造的农村专业市场重点建设项目。是目前中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市场份额最大的黑茶专业交易市场。益阳茶业市场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华联商业街,东临银城市场,西接罗溪路,南靠十洲路、长常高速公路,北邻大利路和赫山区政府,距长沙65公里。一期建筑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

益阳茶业市场由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进行整体设计,项目总投资1。5亿。完成了市场内主街230米群体雕塑以及电子屏幕等。现有韩国永乐保健黑茶总汇、中国茶叶总公司、台湾乌龙茶、广西梧州六堡茶、四川雅安藏茶、湖北青砖茶、长沙茶厂、怡清源、紫艺茶业、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福建铁观音、浙江龙井、河南信阳毛尖、安徽六安瓜片、云南普洱等国内外90多家茶艺精英、茶商巨贾落户茶市。茶业市场以公司化运作,于2007年7月12日成立益阳茶业市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益阳市供销合作社代表益阳市政府参股,公司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批发、零售茶叶、茶具;边销茶储备;为中小茶厂提供茶业供销平台等业务。益阳茶业市场是益阳市政府为挖掘地方黑茶经济,大力扶持发展的黑茶专业市场。黑茶源产于益阳,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黑茶具有助消化、解油腻、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杀菌等多种功效。明清时代就通过茶马古道远销西部边疆地区,被誉为西部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由于黑茶的神奇功效和健康绿色的理念,近年来风靡东南亚和日韩等国,深受越来越多群众的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边喝黑茶边听完情况介绍,走出博物馆,来到茶叶商店选购茶叶,我买4砣黑茶,有人买了数百元的黑茶,高兴而归。

中餐饭是益阳市总工会请客。吃过中饭后,我们为了赶时间,立即赶赴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居参观学习。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周立波祖辈袭居至今,逐步形成。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故居地面积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小青瓦屋顶,土筑围墙,属于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建筑,绿树成荫,素雅无华。建筑平面形制:“三间两搭厢”之三合院,因地制宜,两厢非对称布局。东厢房四间,东偏房五间;西厢房七间,后厢房三间,过厅一间,西偏房四间。厢房与偏房之间,有狭长天井相隔。故居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粉墙,相邻庭院,错落有致,属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农舍风貌。土筑围墙,白灰饰面,白粉瓦头,小青瓦脊顶。四柱木架结构槽门居中,门楣上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手书“周立波故居”扁额。开敝式方形门庭,入举三合院。东、西侧院,有双柱代框耳门相通,均为双扇板门。

堂屋青砖山墙,为十四架七柱穿斗式木架结构,悬山小青瓦双坡屋顶。厅堂正房,三合院壁,均为拼木板墙。环屋阶台垒毛石,三合土地面,无柱檐廊。

厅堂,当正向阳之屋,神龛主位居中,前面是周立波的铜像。边门通后室。平仰见瓦底,南向全开敞。傍堂屋,通东西正房,天花板以上为阁楼。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镶板墙,木格上悬窗。西正房为周立波父母居室,宁波雕花床,双门大柜,摇篮、坐篮及日用家俱尚存。周立波就在此房间出生成长。

东厢房四间,南三间为十架五柱穿斗式木架结构,其中南两间为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余一间为双开木门,三合土地面,无天花板。北一间为单坡青瓦屋顶。青砖地面,平仰见瓦底。除三合院墙为拼木板墙外,余为嵌竹编墙,双面饰白,均有单扇木板门相通,后门通天井。南三间为木格花窗,北一间为木条窗。

西厢房七间,南三间构架、墙壁、地面、天花、门窗、屋顶均与东厢房相同。仅第一间为拼木板墙,双开木门。北四间为“田”字形布局。靠西正房两间为正房屋面延伸。西两间为单坡小青瓦屋顶。其中三间为三合土地面,无天花;北一间临西正房,为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设采光斗,双扇雕花木门,经餐厅通西正房,北通周立波卧室和后院。此房为周立波会客厅,在他回乡创作期间,周立波经常自备香烟、酒菜邀请乡民扯家常提起创作素材,召集青年小伙谈文学创作。

北后厢房三间,嵌竹编墙,双面饰白,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木格花窗。东头第一间为周立波卧室,六扇玻璃窗。有雕花木床,书桌、木靠椅,双门大柜等日用普通家俱。1955年至1965年在此完成了反映农村题材的《山乡巨变》等长、短篇著作。第二间为周立波客房,在他回乡创作期间,茹志娟、康濯、赵树理等著名作家前来看望周立波曾就寝该房。

东西偏房各五间,为十架五柱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砖铺地,嵌竹编墙,双面饰白,木条窗,有单扇木门相通。唯东偏房临天井为柱廊。屋顶房梁檩条钉椽皮,盖小青瓦。所有木作,遍涂桐油两度,为防潮防腐之处理。西院杂屋,如牛栏猪圈、农具存放、磨房碓屋等,已不复存在,而农具器物俱全,饮、用水井尚存。室外地坪,低于檐廊台座,砂土地面。采用天井集水、明沟排水系统,全用三合土夯筑而成。

故居基址:背靠祖山,左辅岗阜,右弼山林,前有大片荷塘,面朝梨林果山。北高南低,天圆地方,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青龙白虎具备,藏风聚气,穴暖而壮万物。诸吉咸备,具良好生态之风水格局,达于“天人合一”之至善境界。

199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益阳市区5公里,与益桃公路相隔不到2公里,交通非常方便。

周立波是从益阳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作家。一生共著作出版长篇和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报告文学等500余万字,先后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为我国文学、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长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乡与农民群众“三同一片”创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长篇、短篇小说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遗物。故居开放以来,周立波的巨大成就与精神,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往参观。他的代表作《暴风骤》、《山乡巨变》曾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目前,故居设有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陈列、周立波文学研究室三个部份。其中故居复原陈列主要陈列周立波在50年代回乡创作《山乡巨变》时的生活场景。

周立波在上海以文学评论和翻译为主,1938年出版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是他最早的文学创作。1938年7月,罗之扬在《全民周刊》发表评论,指出周立波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写出了“战斗与自由之中国”。自此,社会各界开始了对周立波作品的研究与评论,至今已有71年。对周立波作品的研究与评论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周立波文学研究的开拓性阶段。1948年《暴风骤雨》出版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代表性评论是署名“芝”写的《推荐〈暴风骤雨〉》,刊载于1948年5月11日《生活报》。当时的评论界认为,《暴风骤雨》有三个特点:一是塑造了民间英雄、代表时代希望的新人物新形象;二是开拓了重大革命题材写作;三是使用了新的民间语言。1955年《铁水奔流》出版后,《光明日报》、《文艺学习》等报刊发表多篇评论,充分肯定这部建国后最早描绘产业工人形象的作品。1958年《山乡巨变》出版后,老一辈评论家茅盾、黄秋耘、王西彦、唐弢、陈涌、朱寨等人发表了有关评论。从1958年至1961年,《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共发表评论文章40多篇,这些评论对周立波做了开拓性研究。时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的著名作家茅盾在《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跃进》一文中指出:“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的创作沿着两条路线交错发展,一条是民族形式,一条是个人风格”。这一阶段研究的总特点是:一是许多评论以政治为标准肯定周立波三部长篇小说与其他短篇小说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二是进行了真实客观的审美评价,肯定了周立波创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79年,是周立波文学研究的平反阶段。1966年至1976年,周立波的作品被彻底否定,遭到无端指责与恶劣批判。197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抓革命大批判第3集——批判周立波反动小说〈山乡巨变〉》,收批判文章17篇,其中13篇在《湖南日报》上刊发。此外,批判文章还有1970年湖南师范学院编印的《革命大批判》中的《大海的怒涛与妖魔的嘴脸——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1968年杭州大学《东方红》第20期《从肖洛霍夫的“标本”到周立波的王牌》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立波的作品开始重新得到肯定,对周立波的文学研究处于平反阶段。最先对周立波作品艺术性作出肯定的是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出版中心197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林曼叔、海枫、程海著)。粉碎“四人帮”后国内第一篇为周立波作品平反的文章是秦牧写的《〈韶山的节日〉一文的奇祸》,刊发在《湘江文艺》1978年第1期。接着有弘弢、彭顺文、范良钧、谭梅、李震之、刘锡诚等著名文学评论家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对周立波文学作品进行了公开评论。

第三阶段,1980年至1990年,是周立波文学研究全面系统的评价阶段。1980年,冯健男在《文学评论》第1期发表《现实主义的新胜利——周立波建国后的创作》,胡光凡在《湘潭大学学报》第2期发表《健笔凌云丰碑永在——试论〈湘江一〉的艺术成就》,1981年周而复在《文艺报》第6期发表《周立波与报告文学》,朱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发表《〈山乡巨变〉的艺术成就》,蒋静在《文学报》12月10日发表《一个文学流派的初探——略谈周立波的艺术风格》。这些文章从最初为周立波作品内容的革命性作辩护,转向了对其艺术性的评论。可以说,从1980年以后,周立波创作研究由平反性质进入了全面评价阶段。

1981年林蓝在《人民文学》11月号发表《战士与作家》长篇论文,客观地全面公正地评价了周立波革命的一生及其创作成就,系统地总结了周立波创作道路与创作经验,提出了“周立波首先是一名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一位文艺家”的鲜明论点。

1982年、1983年出版了由林蓝整理、编辑的两部周立波著作,一本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周立波文集》,另一本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周立波选集》。两部著作的出版发行,使周立波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这一时期涌现了林蓝、庄汉新、胡光凡、李华盛、冯健男、宋遂良、艾斐、蒋静、华济时等一批研究周立波的学者。1982年林蓝在北京大学李明滨等人的协助下,整理了周立波1940年至1942年在延安鲁艺讲授的《名著选读》。《外国文学研究》从1982年第2期开始分三期连载周立波鲁艺讲稿。著名文学家徐迟写了《读周立波遗稿有感》一文,高度评价周立波鲁艺讲稿“是我国近代文艺理论研究极为重要的一个文献”。

198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庄汉新撰写的《周立波生平与创作》一书。1986年,湖南省文联、省文化厅等12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周立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专家、作家就“作家与时代、作家与人民的关系”这一中心话题探讨了周立波的文艺思想、艺术风格与创作成就以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贡献。会议论文汇编成《战士作家学者—首次周立波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同年,胡光凡著作了《周立波评传》,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上各种评论与研究性文章的发表、相关书籍的出版、研讨活动的举办,标志着周立波文学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

第四阶段,1995年以后周立波文学研究进入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周立波研究拓宽了视野,进入了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对周立波作品艺术价值和整体的文学史地位,作了新的发掘和评判,出现新领域开拓、新方法探索、多元化解读的态势。1995年出版了两部关于周立波研究的重要著作。一是艾斐著的《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对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美学形式与艺术风格,对茶子花文学流派形成的基因与条件作了系统论述;二是谭元亨著的《土地与农民的史诗》,对周立波创作中关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描写,对自由与爱情的礼赞,作了充分肯定。

1997年安微大学出版的《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认为,周立波写的《谈谈报告文学》是我国报告文学研究由译介向独立探索的标志。长沙大学蒋益发表的《现实主义依然是文学的主流——纪念周立波同志逝世20周年》、《周立波赵树理比较观》等,对周立波建国后农村小说创作艺术特色作了详尽分析。此外,湘潭大学华济时、湖南大学黎跃进、中南大学皮民辉等对周立波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学翻译中的贡献与成就,作过多篇论述。1992年香港《21世纪》杂志第6月号刊载唐小兵的文章《暴力的辩证法:重读〈暴风骤雨〉》。

2006年8月由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益阳市三周研究会联合举办周立波文学创作与当代中国乡土小说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会议论文集《永远的周立波不了的乡土情》一书。这次会议把周立波研究推向了新阶段。第一,把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放到中国乡土文学发展中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把周立波创作研究引向了新领域;第二,研究周立波小说创作的唯美倾向,是这次研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第三,研究周立波文学传统,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与茅盾、巴金、沙汀等作家不同的是,周立波在建国后的创作不仅未停步,而且成为他一生创作的新高峰。他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湖南乃至南方诸省的一代代作家,形成了“茶子花”文学流派。

2007年,丁帆著的《中国乡土小说史》对周立波小说作出了新评价:“建国后乡土小说创作最具有风俗画、风景画特色的长篇小说是《山乡巨变》”。周立波小说的艺术价值,20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学术界再次取得了共识。南京师范大学贺仲明认为,《山乡巨变》具有比《创业史》更高的艺术性,也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2008年9月15日举办的周立波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40篇,论著两部。研讨会就五个方面做了讨论研究:第一,关于周立波的作品;第二,关于周立波人品与立波精神;第三,关于周立波的文学地位与影响;第四,关于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发展;第五,关于清溪村景区建设的意义与思考。总结周立波研究走过的71年历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作家作品研究与时代学术文化密切相关;其二,周立波数百万字著作是不朽的,他的人品与作品留下了宝贵的可供不断发掘的文化资源。

在我们就要离开周立波的故居的时候,益阳市总工会的同志邀请我们在周立波故居的傍边茶店喝“擂茶”。走进店铺,热情的老板递上一碗白色较浓的、乳汁的式的“擂茶”上来,心旷神怡,边品尝、边吃一口香碎的炸薯片,太好吃了。90多个人,够几个店老板忙碌一大阵子了。

据介绍说:益阳“擂茶”是益阳人的饮食习惯源自于古老的习俗,大多数时候以凉茶为家常饮料。益阳人热情好客,有客人拜访,必先呈上热腾腾的茶水。逢节日或者婚丧喜庆,宾客临门时均以茶水相待。对待每位客人不论亲近和生疏必定先奉上一杯热茶,有的人用开水泡茶叶并加上姜、盐及芝麻、豆子,所以叫姜、盐、芝麻豆子茶。

以前,益阳人民多数是使用砂罐烧煮开水,直至50年代后,才使用铝壶烧水,用热水瓶盛开水。桃江和安化两个县,喝擂茶早已经成为习俗,每家每户均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长约5尺的油茶木)。做擂茶时,先将茶叶擂烂,然后再放芝麻、生姜、花生米,一一擂成浆糊样,最后再用白糖开水调制。很像豆浆、乳汁,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有消暑解毒滋补的功效,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在酷热的天最为受欢迎。有客人来拜访时,主人拿大碗装满,随着客人一边饮用一边添加,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这是接待常客。如果有稀客来拜访,就是一边喝擂茶,一天摆上自制的零食,例如炸红薯片、炒黄豆、炸巧果皮、爆米花、酸刀豆辣椒萝卜等。

80年代后,已经有生产擂茶的加工厂。街边也有意卖擂茶为生的个体户。甜酒茶俗称“煮茶”。每逢节气、婚礼,或办“三朝酒”、寿酒时,村民们均是用甜酒冲蛋来招待客人。也有的在甜酒中煮红枣、荔枝、桂元、再加圆鸡蛋的。后者主要是招待贵客。桃江县及南县西部厂窑、武圣宫一带,也有用荷包蛋待客的。这些习俗均沿袭至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8714/

参观益阳艾华公司安化黑茶和周立波故居的评论 (共 3 条)

  • 血儿
  • 梦天之蓝
  • 兰花草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