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曹操

2011-03-23 17:10 作者:欧阳明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于曹操这个人,历史上还是颇具争议的。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或是小说,基本都在着力为曹操塑造一个颠覆、篡逆大奸大恶的形象。我们知道,正史记载都是出自胜利者之手,因为我们已经无法掌握那个年代确切的资料和确切的事情,只有通过史官的记录才能从中得出一二。但这些也未必靠的住。真实情况只有生活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至于我们,只能依照他们不是那么确切的记录来尽力还原那个年代的历史。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的开场时提到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读历史,就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就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历史意见”;第二种就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最后一种,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任何读历史的人,都不可避免以上这三种情况。

其实先生说的很对。《三国》这段历史可以说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要想通过一些正史的记载来弄清楚那个年代里发生的事已经是微乎其微了。野史就更不用说了。陈寿的《三国志》就属于正史,但能不能完全依靠他的记录来判定三国历史上的某些事呢?不能!为什么?很简单,如果可以,裴松之也不会注《三国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还是蛮完整的。最起码把某些陈寿没有涉及到的问题答案都一一详注了进去。所以,读《三国》一般都是依照“寿志裴注”来读。

提到曹操,首先令我们想到的就是他那句令人唾骂的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就因为这俩句看似平淡的随口一说的话,却引来了当时影响极大的俩部书的评判。第一当属《资治通鉴》。读过《资治通鉴》的朋友我想多数都应该知道这点。在编撰这部书的时候,更是删掉了许多对曹操有利的史料。《三国演义》就更不客气了,直接就把曹操给定义为了“国贼”。苏东坡甚至在《孔北海赞》里给曹操的定义就是:平生真伪,死见真性。以至于随后的元明清,曹操一直背负的基本上都是骂名。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一锤定音,直接给曹操定的罪状就是“篡逆”。由此可见,古人或多或少对曹操的评价都不是那么极尽人意的。

那么曹操真的就如同古人所给的评价那样不堪吗?

王沈《魏书》和司马彪《续汉书》里还是比较肯定曹操的。甚至曲笔回护。但每个人对曹操的评价都会夹带些“个人意见”和“个人看法”在里面。所以,单从这些史料的记载是很难分辨与弄清楚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了许多有关于对曹操记载的史书后,我个人感慨还是颇深的。特别是孙胜《异同杂语》和吴人《曹瞒传》中,对曹操的酷虐奸诈就多有披露。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更是首创“篡逆”之说。褒贬不一的历史资料,确实耐人寻味。这些故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情感,以至于古人对曹操的评价竟会如此的天壤之别。

单从我个人对曹操的理解,我还是持欣赏的态度。

就拿上面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来说。虽然这句话从直观意思上表现出曹操的奸险歹毒、酷虐奸诈,但是这句话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什么现实呢?毛批上原话是这么说的: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意思就是曹操既然敢这么做,他就敢这么说。心口如一。即使是小人,曹操也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如果换做他人,肯定不会这样。你比如说刘备,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可是一个心思缜密,运筹帷幄的人。虽然罗贯中的小说一而再再二三的通过一些“痛哭流涕”,“黯然泪下”的伤感字眼力求把刘备塑造成一个柔弱且善良的角色,这样只是为了赢得观众对蜀汉江山的肯定,同时又是为了反衬出另外俩个相对立枭雄的所作所为。小说嘛,本就是三分实七分虚的,不足为信。倘若今天把曹操换做刘备,刘备断然不会这么说,他一定会“失声痛哭”并且“深刻反省”自己。但这都是做给其他人看的,暗地里指不定内心多欢喜呢,这谁又能知道呢?所以,毛批上才这么中肯的给了曹操一个截然不同的定义。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这样。我对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定义十分喜欢。为什么?因为当我第一次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与毛批相对映衬的想法。当时还未接触到毛批,更不知道毛批是什么。当然,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对这句话的描述,根本无处可循。只是记录了一些对曹操而言相对有利和相对无利的言辞。这个我们只能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去欣赏。不可完全依赖

其实这句话的出处还有俩个版本,这俩个版本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魏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维护曹操的,给这种行为下的定义是: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这种结论也是有待考证的,不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曹操虽“奸诈”,但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

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临终前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自己戎马一生,征战无数。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或是对不起什么人。唯独就是到了九泉下,子修问我要妈妈时,我该如何回答?随之黯然泪下。

子修就是曹昂。曹操的长子。因为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逝,于是便给了没有生育能力的正室丁夫人抚养,丁夫人也视如己出,与曹昂相处的十分融洽。后来曹昂战死,丁夫人哭着数落曹操说他把自己的儿子害死了,要曹操偿还她的儿子。曹操一怒之下便把她给打发回了娘家。不过这也确实,一个女人除了丈夫就是儿子。如今儿子为丈夫战死沙场,做为母亲的,当然要来数落丈夫了。只是曹操本就难以忍受丧子之痛,现如今让丁夫人这么一数落,心中顿时火冒三丈,当时就把她给打发回了娘家。

事后曹操为这事还挺后悔的,几次前去丁夫人的娘家道歉,但无奈丁夫人并不领情。于是曹操只有和她分手,并且允许了丁夫人可以改嫁。其实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以曹操的性格,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不过直到最后丁夫人也没有改嫁,也许丁夫人对自己的要求高,“一女不嫁二夫”。但反过来可以想下,就算她敢嫁,又有谁敢娶呢?这句话是易中天先生说的。不是我。

由此可见,曹操的性格其实是很多面化的。易中天先生对他的评价在我看来是极为中肯的,本想附上自己对曹操的认识,不过有了先生这段精辟且中肯的评价,我想就没必要在附上自己的认识了。先生对曹操的评价: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长;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于是这么多的性格全部集中在曹操一人的身上,也不会使人觉得矛盾。仔细又想,确实如先生所描述的这样。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那个动乱时代的枭雄,而且还是后世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从古至今,对于他的议论声就没有停止过。

许劭曾经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来许先生的评价也是相当的中肯、精辟。只是当我们再次回顾三国那段封尘已久的历史时,也不能只从只言片语的评价和正史的记录来下定论。只能这么说,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属于你个人的,但不是历史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天知道!

建议喜欢三国的朋友不妨按照陈寿的《三国志》配合裴松之的注一起来读。这样也许会使你更进一步的了解你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关于曹操的事情不胜枚举,此刻我却只能说这么多。因为过多言辞上的评论是我所做不到的,妄自菲薄就给曹操上纲上线一个定义,更是我不敢的。我能做的,只是谈一下我对曹操这个历史上颇具争议人物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只是个人的看法,不能涉及太多,否则就逃脱不了篡改历史的嫌疑。

如果有朋友愿意看影像配合的三国解说,我建议大家去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的讲座。网上视频多有删节,不算完整,可以购买正版CD回家自己欣赏。先生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对三国进行的描述和解析,在我看来还是十分精辟的。至少先生可以把正史,野史区分来讲,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并且支持先生的原因。

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电脑桌面的音乐系统刚好循环到林俊杰的《曹操》。这首歌写的也确实不错,配上林俊杰那富有磁性的声调更显韵味。

正如歌词中所唱到的: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又从头的,何止是千百年的以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4646/

曹操的评论 (共 2 条)

  • 黛妆素笺
  • 依儿
    依儿 审核通过并说 细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