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家圣地秀出老君洞的锦绣天

2018-10-30 10:22 作者:姚老庚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道家圣地秀出老君洞的锦绣天

·姚老庚

百年悟道,寻老君洞的道士,早不知云游何处。麓石斜塔与舍利子碑铭已荡然无存,印记中只留下报恩寺的神龛与香炉。

广西融水有个老君洞,又名真仙岩。网上搜索老君洞真的来头还不小。踏进老君洞国家4A景区,一幅白壁黑瓦、四角飞檐、三门四柱的玄关,就有一股清风迎面扑来。何为玄关?最早出自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玄关右侧百步,陡峭如削的半山上,光洁的石壁镌刻着遒劲的“道”字,再现了道教教义中的“重现世,恤民生,察民情,疗民疾”的思想和特有的深刻蕴义。乾坤自大人身小,仿佛天地间一位得道的神仙,在郁郁葱葱的悬崖灌木丛中,不但洞悉天机还神情穆然地俯视芸芸众生。

玄关照壁后横卧着一根从寿溪河打捞上来三丈余长、直径一米余宽的香樟木。树根倒翻,树面凹凸不平,一些地方的疤痕突兀,树皮已被风蚀无存,露出光滑的树身。樟木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发出似有似无的淡淡木香。香樟木上,坐着一位白发银须身着道袍的“真人”,左脚下垂,左掌撑树,右脚驻枝,右手搭膝,脸上似喜非喜,眉头似蹙非蹙,双眼平视前方。不远处,散落着青黑和青白两色巨大的数枚石质棋子,显示着一盘看似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的棋局。

离“真人”雕像后是老君炼丹炉,福禄林系满祈福的彩飘佛带,石鳞映水玻璃皱,山势凌空翡翠浮。距流水潺潺步汀百米处,是一弯半月形、波光粼粼的清池。两座宋桥间的清池周围古木参天,岸边绿荫丛丛。池上另一位白衣道士双臂横伸,左指右拳,临波水面,步履如飞,清风拂面,衣衫飘袂,一副日行千里亦从容的仙家气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硕大的灵寿溪石刻绕行景滁亭,穿过许愿池、放生池,迎报恩寺、藏经阁,拾级而上,隐仙洞在林间隐现。复制宋谭允《新修五百罗汉佛像》碑刻映入眼帘,修心修道无如悟;谈妙谈玄总是闲。瑶阶路转踏上攀山古道,重新降落红尘,妙道虚无,道家信仰的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得道高人修炼的地方。云漫霞气、山蕴紫气、洞隐仙气、水纳灵气、树含精气、林藏宝气,龙津福气,人沾运气,至今仍有邻近百姓到此祭拜和祈福还愿。

孤峰千仭,周回缭绕,红霓云气之状,白日飞升之风。若洞天然,额刻“隐仙洞”三字。游人无惊叹,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灵珑通达,千态万状由数巨石擎起巨岩而成隐仙洞,幽洞深邃其妙无穷。……清风亭清风徐徐,道家云游,玄黑色染,柄勺相连,道童问鹿,旋转于山水间,定格于南,指南针就成了行走于山水间的不可或缺的伙伴

耆旧相传,老君南游至融岭曰:此洞天之绝胜也。呜呼!到此欲仙飞不去,一门山色洗秋空。三步一回头,仙行胜景兜。四围青石耸,一抹白云浮。乐在山峰得,诗从眼底求。日间霞客事,梦里老君游。秀水穷源,弘祖今时留塑像;洞天访胜,老君在此挂葫芦。老君洞不仅有道家仙风,也有钟情山水的羁旅文人,更有御赐碑轴。徐霞客文化长亭就是一组黑底白字石碑,图文并存,空灵入画,娓娓讲述徐霞客在融水老君洞发生的故事

踏万里征程赏丽景;穷一生精力撰游篇。穷经皓首或许是天意,道在有无间。云游四海的徐霞客来到了融水,访遍融州寻胜景。后因伤驻留洞内,却探得水月洞天,访来清溪灵岩,留下5000余字,摹融水的山光水色传于后世。老君洞的灵岩清溪成就了徐霞客的地理名篇,老君洞的自然美景也因为徐霞客的宏文传播而名扬天下。对于融水人来说,徐霞客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一笔可视的文字财富,更是一种代代相传、勇往直前的探究精神。

同是喀斯特地貌,老君洞有着桂林七星岩、柳州都乐岩一样的钟乳石笋、幢幡宝盖,也有重重石幔,森立奇石。环顾洞内,只要用心,天地间万物均可在洞内找到身影。佛家修炼灵魂,希望以佛主大智慧力,指引众生超脱生死,远离烦恼执着的苦海。道家修炼真身,希望在生之日就达到神仙境界。苦恼还是那般的苦恼,肉身还是那般的肉身,先贤早就为我们找到了身心灵的解决方案,可是我们还是喜欢在红尘中执迷不悟。 

真仙之境天下奇,“但见水流岩下,不知天在山中”。游记梦重温,洞天何处寻。离骚风雅颂,秋水。如果说老子山上有道骨,那么老君洞内的满壁石刻都有仙韵。“天下第一之真仙岩”之称,不下于山水甲天下之景,“游于真仙岩者难为岩”摩于岩壁。让这个地处西南的天然洞穴,郁郁间文气蔚然,清风亭盘山古道上满壁的石刻便是佐证,如“文心绝妙空灵远,知足人生便是仙”。

老君洞口的水月洞天,为融州八景之首。洞穴空阔,可容数千余人。聚仙坪不仅恢弘景美,更引来天光一片,一改洞穴黑暗如漆的印象。壁上匹练成片,仿佛天然竹简。洞天福地的老君洞传说留有道教仙人吕纯阳的墨宝,下笔迟重,天资所独禀。字画清劲而大。八仙吕洞宾作罢飘拂而过东海!云天万里岭之巅,灵冢岿然洞隐仙。道观纯阳醉,廊亭霞客吟。摩崖留御笔,弦月满溪金。福海寿山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让历代文人墨客在老君洞的石壁上凿刻镌印,留下历代诗文笔墨,记录下朝野风云、文坛变迁。站在三清观“步扣桥”旧址感怀,让后世之人不断回顾那千百年间的世事沧桑。

老君洞的园林宗教设施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内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游记、碑刻、摩崖石刻等共计一百多处。现代人的巨型摩崖“非常道”“揽胜”当然也非常抢眼,禅意坊之道天下亦惹人眼球。万仞摩崖一卷书,月读风评尊妙构;一山造像万龛韵,钟鸣磬乐驻禅魂。“人间浩劫千百年,聃翁与我真有缘”眼中紫气,函谷何年?过往的文人,流水的官吏,卖炭的山翁、砍柴的樵夫、放牛的牧童、问道的香客,云游的道士都在这里留下陆续的身影。亲蹑“壶中壶”的太清境,让人从老君洞高冷的道骨中,从道教场地中读出一派凡世人间的烟火气。

游罢隐仙百虑净,三分仙意二分禅,一洗尘抱神超然,何须瀛海去求仙?出了洞还剩三分道行二分骚,从山门玄关处往外走。走的时候,感觉这山有灵,是需要用心来道别的。环顾四周,半山石壁上的“道”字是很值得凝视的。没想到这第二眼的凝视,进门时正襟危坐的“道”字,出门时竟变成了自在无羁的“逍”字。询问导游,导游莞尔:这字写得巧妙,字形似“道”似“逍”;寓意丰富,既是“道”也是“逍”。究竟是“道” 还是“逍”,得道者都是逍遥自在的,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同的感悟。知足乃人生快乐;无为则天地自然。“无为”的思想,应该是道家的“逍遥”。告诉人要知足常乐,顺应自然变化。

“道中道,非常道;天外天,别有天”如同入世,全凭心界。入了道行自然逍遥,初闻不解,转瞬释然。日月更无闲里过,风骚时有静中来。真是再生隔世,如在梦中。襟怀浩浩,身外何物。一声长笑逍遥去,几点白云天际头。笔者撰有《融水“真仙岩属道教场地之考证”补笔》中,曾有详细介绍。噫,道之道,道法自然,非常道哉!道不负人,人自负道耳。问“哪路灵仙凿此门,纯阳得道孕精魂。唐风汉月繁华梦,秀色春羞四海珍”。百年寻道老君洞、惮心悟道百年中。道教仙人吕纯阳《百字铭》不就有:“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吗?一花一世界,不知道这充满灵性的“道”字,还能让人读出完全不同的况味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mdskqf.html

道家圣地秀出老君洞的锦绣天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