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是一年中秋时

2018-09-23 22:29 作者:宠辱不惊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由于中秋节在秋季六个节气正当中,故又名仲秋节。在民间有“年怕中秋月怕半”之说,意味着到了中秋,一年就要很快过去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并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几种传说:一说中秋节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二说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三说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看三种传说,各有各的道理,它们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每逢中秋这一天,一些文人雅士便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情抒怀。于是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和名句。如宋•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王建《十五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至今传唱不衰,诗词中不乏哀婉感伤及怀旧之情。读者这些诗词,又引起我对故乡、对儿时中秋的点滴回忆

儿时的中秋节节日氛围很浓,中秋节也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家里只要有在外的务工人员,无论有多远,都是想着办法回家过节。中秋这一天,有的杀鸡宰鹅、有的起早赶集买菜,每家都会准备几盘美味佳肴。到了烧午饭的时间,村庄的上空都弥漫着厨房溢出的烹饪的香味,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节日来临时,邻里之间也走动频繁、经常互通有无。如果哪家烧了好吃的东西,都会送一份给邻居,邻里关系非常融洽,经常捧着饭碗去串门,那种时光真让人永远留恋。现在在城里,几乎是各进各家门,进门后门一关,就是一个楼道住了许多年,还是互不相识!

每逢中秋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搬上桌椅到晒场上来,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很是热闹。我家也不例外,父亲搬出一张竹床,我们搬出椅子、凳子,一家人天马行空、无所不说。父亲最给我们讲故事,忆苦思甜。讲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讲着讲着,父亲内心就产生一种在新社会的幸福感。我一边听着,一边遥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内心也产生了对未来的憧憬、有对茫茫宇宙灿烂星河的探求、有对生命的希冀••••••

每逢中秋节来临之际,母亲都会包粽子。自我结婚20多年来,母亲每年端午、中秋都包粽子,包出的粽子总会给我一份。母亲一直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是既漂亮,又有嚼劲。粽子是非常的均匀好看、棱角分明,由于手有力,牙有劲,麻绳系的紧,粽米就紧一些。只要咬上一口母亲包的粽子,粽子上都留一排牙印。我最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味偏咸,纯糯米的,不掺任何东西。昨日回家,又吃了母亲包的粽子,味道还是偏咸,只是粽子没有先前有嚼劲了,粽叶下的糯米松而软。因为母亲老了,牙齿脱落了,一双手又无力了,系粽子的麻绳系不紧了。吃着母亲包的粽子,内心有一种幸福、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看着父亲、母亲精神颓唐、步履蹒跚的样子,内心一阵隐痛,希望时间永远在此定格,希望父亲母亲青山永不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这些传统节日,比如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年还是照常的过。但也感受不到儿时的浓浓的节日氛围了,节日的味道淡多了。即使是春节,也没有儿时的年味了。也许社会进步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还是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了?也或是现在人情越来越淡漠了?不管怎样,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要源源不断传承下去!

最后借苏轼《中秋月》中两句诗结束此次心灵之旅:

“此生此也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写于2018年9月23日中秋节前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xrskqf.html

又是一年中秋时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