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赶集

2020-12-10 15:46 作者:一心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想到明天早上能跟着大人去赶集,我兴奋的几乎一没睡觉,不时的要起来看一下,看看天明了没有,只要外边一有点动静,就从被窝里探头往外看看,是不是大人起床了,生怕大人会扔下自己,他们自己赶集去了。

天微微亮了,终于等到大人们起床拾掇了,自己一咕噜爬了起来,等到大人们收拾好,爬到大人的自行车后座上,赶集去了,心中的那激动劲就别提了。

这是几十年前发生在我们这一代孩子们身上跟着大人去赶集时的情景。

那个年代交通闭塞,物资匮乏,而集市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农村老百姓们购买生产和生活用品的唯一渠道,所以赶集成了每一个家庭必须经历的事情,而跟着大人赶集也成了每一个孩子的期盼和向往。

通常是五天一个集,集市的日期都按照阴历排序,什么一六,二七,三八之类的,这样不能混淆。集市的规模有大小,记得当年离我家比较近的集叫杲村集,一般大家都步行去即可,集市不大,但也可满足大家一般的需要,买点生活用品什么的,都能解决。当时比较大的集是沙河大集,逢三八赶集,离我老家十五六里地,通常要坐着大人们的自行车去,以后才知道,沙河大集是胶东乃至山东最大的集市之一,大集占地规模很大,各种物品琳琅满目,你想转遍一个大集,恐怕需要半天的时间,其他的小集市一般到中午头就结束了,而沙河大集通常要到半拉下午才结束,有些卖货的甚至到傍晚才意犹未尽的收铺。

集市熙熙攘攘,人流涌动,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秩序井然。集市不管大小,摊位可不是随意排列的,通常分很多区域,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就到什么区域去摆摊,像什么菜市,海鲜市,肉市,鞋帽衣服市,树苗花草市,铁器(工具)市,牲口市等等等等,门类很多,只要你有东西到集市上去卖,总能找到你合适的位置。记得那时集市上是专门有管理人员的,穿着制服,拿着一摞单子,到了每个摊位前,撕下一张单子,收管理费,记得当时好像是一毛钱,看着那些收管理费的制服人员,觉得他们当时可威风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改革开放以后,集市就更加的开放了,可以自由买卖。很多家里有多余的菜啊米啊什么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了,卖来的钱可以贴补一下家用,而有些头脑活泛的人就会进一些东西摆到集上来买,比如吃的穿的用的一些日用品,赚取差价,久而久之,有些便成了早期的致富户,这些人在提高着家庭生活的同时,也为当时集市的兴盛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当时孩子们愿意跟着大人或者自己结伴去赶集,一个是图人多热闹,有光景看,什么唱戏的,耍猴的,经常会见到。第二个可以跟着大人买点好吃的,什么年糕,糖葫芦,桃酥什么的,集上应有尽有,有时大人拗不过孩子赖在摊前不走,只能一层层打开包钱的手绢给孩子买上点东西,解解孩子的嘴馋。

我当时经常跟着哥哥们去赶集,比其他伙伴们去的次数都多,原因是二哥自己自己编筐子和篓子卖,赶集时我经常需要帮着他推着装满了筐和篓的车子去集上,一般都是去莱州城的集上去卖,因为那里人更多一些,记得当时二哥编的筐子漂亮结实,总是比别人卖完的早,卖完后,通常哥哥会带着我去旁边的早餐摊上吃上几根油条喝上一碗豆浆,那滋味在当时美极了,这也成了我每次跟着哥哥推车赶集最大的动力。

每年腊月二十八的沙河大集至今记忆犹新,几乎家家大人孩子都倾巢出动,集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蔚为壮观,大部分人趁这个时候购买年货,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而孩子们最去的就是卖鞭炮爆仗的响货市,响货市位于沙河天已经干枯的河滩上,面积空旷,和卖其他东西靠吆喝不同,各个卖鞭炮的摊贩却是靠放自己家的鞭炮来吸引顾客,通常是这家点了后噼噼啪啪响着,那一家不甘落后也接着点上轰轰隆隆盖过了这家,于是很多人便涌向了那家的摊前。孩子们守在响货市,流连忘返,看完这家看那家,那真是不花钱看热闹听响声啊......

长大后出去工作了,赶集的机会也少了,偶尔去趟集市也没有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虽然现在的集市还存在,但逐渐也丧失了原来农村人赶集的那些功能,现代化的交通物流以及大型超市和新型网购方式的兴起,让你足不出后就能满足你的购物要求,科技改变了人们现在很多的生活方式。

只是我会常常想起儿时赶集时的情景,那一幕幕难以忘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oqdkqf.html

赶集的评论 (共 3 条)

  • 雪儿
  • 雪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