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渑池古秦赵会盟台

2018-04-26 22:56 作者:暗雪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黾池矣①。黾池的原意,就是一个生长着“黾”这种虫子的水池。黾池作为地名出现,至今已有二千三百余年的历史,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②边邑,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属韩。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黾池西河外,成就了黾池在历史上赫赫之名,今县城西南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将县名由“黾池”加三点水改为“渑池”,并延用至今。

我生于熊耳北山脚下。小学在县城姑母家寄读,姑家离秦赵会盟台不到两公里,没事总去玩耍。一个小亭子,中立一碑,四面均有石阶,这便是会盟台的全部。那时尚幼,不清楚会盟台的历史价值。一九九一年暑假,陪洛阳的同学游玩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

前些年,姑母、姑父相继去世。为二老送葬时途经会盟台,远远的扫了一眼,并没有往心里去,然而,每当想起姑母时,总有会盟台的背景在脑海里浮现。前些天看书,无意之间读到了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和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为两人亦亲亦友的深厚情谊所感动,遂有此文。

秦、赵渑池之会,见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纷争,赵国屡败,秦王提议渑池之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成更多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割十五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直到宴会终了,秦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两国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上,令士兵捧土掩埋成土堆,后人称之为“会盟台”。在漫长的岁月里,会盟史实,被赞为弱势外交的范例,传诸于世。

渑池之“名”,始于古秦赵会盟台,从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的诗文中,可以了解会盟台的历史变迁。唐代诗人胡曾在《咏史诗•渑池》中写道:“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强秦。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击缶人。”由此诗可以得知,会盟台在唐朝不过是荒芜的一个土堆。在吴融的《过渑池书事》中有:“渑池城郭半遗基,无限春愁挂落晖。”的诗句,可见不但会盟台是个土堆,渑池城也是个遗迹。到了宋代,会盟台连土堆都找不到了,诗人强至在《渑池》诗中写道:“相如屈赵无遗迹,独有空名重泰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就像诗人所写的那样,会盟台在历史上太有名了,人们一到渑池,就不由自主的会想到会盟台。宋代的宋祁、晁补之和明代的王祎都曾以《渑池道中》为题留下诗篇。

这些写渑池的诗,大多会写到会盟台,写会盟台必提到蔺相如。蔺相如一身是胆,连太史公都佩服:“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蔺相如为什么会名垂青史?一是人们多同情弱者;二是人们多崇拜忠义之士。人们为什么同情弱者?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弱势群体,感同身受的同时,期望自己身上会出现蔺相如这样的奇迹。人们为什么崇拜忠义之士?是因为生活中大多数人,或不具备忠义所需要的勇气和智慧,亦或不具备表现忠义的机遇和条件。诗言志,到渑池会盟台,咏蔺相如,似有所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秦赵会盟台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从渑池的历史可以想象到会盟台的遭遇。经过秦末战争,渑池县城残破。汉高祖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汉景帝中元二年,开始修建新的渑池城池,“徙万户为县”。东汉建武三年,大将冯异在此大败赤眉军。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挟帝迁都长安,沿途烧杀抢掠,洛阳方圆二百华里范围“无复孑遗”,渑池正包含在内。

西晋至唐代前,渑池连年战事不断。唐“安史之乱”间,渑池饱受战争之苦。五代十国时期,渑池又成了杀伐战场。南宋时渑池被金人统治。金代末年,元兵由黄河北岸渡河攻金。渑池人口锐减。明代从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到渑池。由民间养义马代替差役供应驿站使用。明崇祯年间,李自成起义军曾两次攻占渑池县城。清代初期,渑池人口较明末十去八九,荒地甚多。渑池因地处东西要冲,历代驿务众多,差役繁重,民不堪使,常从附近外县遣送民伕来渑供驿差。同治元年,捻军攻克渑池。光绪三年,渑池大旱,人民死十分之七。

民国十四年,国民二军与镇嵩军在渑池大战四昼,史称“胡憨之战”。抗战期间,渑池火车站至南村黄河渡口一线的军运成为县内的首要政务,渑池人民为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民国三十三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渑池。一九四五年,八路军收复渑池。五月,原国民党渑池县长、独七旅旅长上官子平发动叛乱。一九四七年八月,渑池县城第一次解放。一九四八年一月,渑池县城第二次解放。二月,胡宗南残部罗列师勾结庙道会头子侵扰袭击马跑泉革命根据地。三月,渑池县城最后一次解放,渑池人民终于结束了战争的苦难。渑池人民尚且如此,会盟台几次毁坏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会盟台的修葺、重建过程,也可以从侧面见证朝代的兴衰。唐宋时期,渑池曾得以短暂生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出蜀过渑,写下了著名诗句,“泥鸿爪”成语留传至今。凡是诗词盛行的,战乱必少,所以唐宋时期关于渑池和会盟台的诗词最多。明万历二十四年,时任县令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后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后又遭损毁。明万历和清嘉庆都是民生安定之年。民国三十年,国民党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重建,当时正是全面抗日即将胜利之时,修建会盟台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读一读章士钊在碑上写的《唐多令•景蔺》③不难揣测其用意。文化大革命中,会盟台遭受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被全部拆除,唯存台顶碑塔。一九八五年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会盟台。我很荣幸,见到过没有修复前的会盟台原貌。

会盟台是不幸的,随着战火而生,又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和人生沧桑;会盟台又是幸运的,在千年的变迁中,一个个王朝都没落了,而它依然矗立在时光荏苒的世间,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且还将继续矗立下去,而它所代表的人物和故事,将会永载史册。最后就让明代诗人戴珙的诗《盟台夕照》做为文章的结尾吧!“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①出之《水经注》。

②今洛阳。

③章士钊《唐多令•景蔺》——为郭昌锦题渑池“会盟台露蚀土花台,英雄泪满揩,看江山胜迹重开。咫尺渑池吾未到,闲抚缶,也兴哀。碧血溅黄埃,书生语庄哉,信文章总是童骀。堪笑河南俞学政,将犬子,比雄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nprkqf.html

渑池古秦赵会盟台的评论 (共 9 条)

  • 浪子狐
  • 郭伟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雪儿
  • 神龙
    神龙 推荐阅读并说 明代诗人戴珙的诗《盟台夕照》做为文章的结尾吧!“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推荐!
  • 依岸观涛

    依岸观涛很好的文章,问好暗雪。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