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朴见旧州,新风萦诗乡

2019-01-13 12:56 作者:东山老杨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安顺旧州印象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旧州”不少,我这里说的,是有“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美誉的安顺市的旧州。这个旧州,古朴风貌中又呈现着令人欣慰的新气象。

国庆期间,有事回家乡,借机体验花(溪)安(顺)高速公路的通畅快捷,又顺路游览黔中著名的古镇——安顺旧州。

驾车出贵阳,从贵阳南站进入贵惠高速,旋即转入贵阳绕城高速,到桐木岭立交转入花安高速。那花安高速,确实名不虚传,双向六车道,平坦通畅,视野开阔,车辆稀疏,车行在秋风中,你还可以忙里偷闲,偶尔领略一下两旁令人心旷神怡的田野风光和山村新貌。半小时左右,转入安(顺)紫(云)高速出旧州站,再在新铺的乡村柏油路上悠闲地行驶约两公里,就到了旧州古镇。

在入口的停车场停好车,向古镇中心走不远,就是宽阔的碧波广场。整个广场,地面为青石板铺就,周边石块砌墙、石板盖顶的房屋,沿小河一边,树立着不少精致的木制装饰牌,都是古代名家的诗词名篇。你慢慢观赏,细细品味那古圣先贤字里行间描绘的美丽江山,或流露的优雅情怀,或呈现的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那感情的涟漪,激荡在温暖的心窝,一股热血的暖流涌向全身,仿佛还要辐射向身外。

作为古镇,其特色之一是总体风貌的古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能显示这种古朴特色的,是南、北二街。不甚宽阔的街道,都由青石板铺就,那石板,历经人们的踩踏,有的被打磨得光滑如砥,隐隐地透着石板特有的青光。沿街肩并肩排列的房屋,不少“一类保护建筑”和“二类保护建筑”星罗棋布散见于其间。那些古朴的建筑,都是木结构,石砌山墙,石板盖屋面;正面墙壁,下半部分有的仍用木板装成,有的则用近一米见方的整块石板,上半部分正中留着窗户,那窗户,装着隔扇,那隔扇也是用小木条做成的,满是精美的装饰图案;就连那镶嵌木板或隔扇的边框,角上都采用技术要求高富有美感的对角线结构,其做工的精巧和结构的精致,令人叹为观止。墙上的石块,饱经沧桑风化蚀,有的已经凹陷,有的更加突出,露出更加鲜明的轮廓。其木质的柱头、穿枋和板壁,也历经风化雨蚀,表面似乎铺着一层暗淡的尘埃,一年中生长成的部分也深深凹陷,那年轮的分界更加突出,仿佛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更显得古朴持重。

街道两边有无数巷道通向更多人家,那狭窄的巷道口,石砌房屋的山墙,轮廓鲜明,线条规整,那转角上的直线,不用说,是经得起拉线检验的。这就足见那砌墙工匠技艺高超、无限敬业和一锤一錾细心雕琢的用心良苦。有的宅院的大门,也是用厚重的石块拱成,门框两边树立着高大的石块,有力地支撑着大门上面那更加厚重的石块横梁;横梁下面垫着的两块石块,略向门中收缩,还要做出简朴的装饰造型,于是,那大门就在端庄稳重之中又增添了几分灵动,表现了山里人的一种智慧,像山一样沉稳,又如水一般灵动!

其特色之二便是保留了不少古代建筑。

横跨在镇东门外南门河上的天宝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石砌平桥。正中一孔之上,按长9米宽5米在桥两侧筑石墩构成桥面平台,平台上原先构建着穿斗式四方楼阁,二层重檐的扶风亭。如今的扶风亭,已移至碧波广场的扶风桥上,亭拱门顶悬“天宝定矣”匾额,两边挂谷少华撰联:“无事且凭栏四壁云山皆如画,工余此小憩万家灯火总关情。”联虽不甚工整,却也生动地描绘出一方山水与万家灯火相印衬的乡村生活图景,伴随着“梦里江南”的诗意,秾稠的乡情溢于其间。

从镇中心向南街慢步,最先看到的著名古建筑是刘氏大院。这所大院建于清朝末年,传统四合院,正房、厢房、倒座合围,精巧别致,中间天井为青石板铺就,临街还设有石铺台,那是小镇经济发展的历史遗迹。

南街刘氏老宅应该是最有名的了。原为明安顺州衙署,明成化年间,州治迁普定城(今安顺城),其州署改土州同署,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撤州设府,废土州同。清雍正五年(1727)移安顺府经历司分驻旧州,七年修葺为经历司署,后经历司移驻府城,其房屋才出售民间。解放后,宅院收归政府所有,曾作为旧州区公所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在仍然可见上面竖立的混凝土板,上有浮雕标语,左边“共产党万岁”,右边“毛主席万岁”。这真正是跨越了数百年,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于一身。

还有一处饶家大院,是明清典型传统的江南民居风格大院,为前后两院相接的四合院、三合院布局。前院狭窄简陋,后院宽敞精致,其隔扇门窗上都雕刻着飞禽走兽人物花卉,雕工精湛,倍显富贵;就连“美人靠”扶手木栏杆上面雕饰的各种图案,都精美异常。大门一副对联“喜迎八方宾客至,闻听四季美佳音”,更为老宅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北街的起步,应该比南街晚得多。其古建筑,没有南街多,也没有南街古老。其中最有名的,是“鲁大东老宅”。它建于民国晚期,中西合璧,传统轿子顶,白色外墙,门头、窗头均有西式装饰。院内一口半人高直径约一米的圆井,清泉汩汩涌出,以约三五公分的厚度均匀地从井口上向周边溢流,而后又汇成一渠,流向院外,在院门外平分为二,沿两边小巷的边沟淙淙流淌。那泉水出于大地深处,清澈无尘,凉,也养得一个旧州古镇洁净而不乏底蕴的深厚,古朴而不乏时代的清新。

最能传递这种清新气息的,是那萦绕于古镇的满是诗意的新风。

散见于各处的古圣先贤名篇的装饰牌匾,所营造的诗意文化氛围,自不用说了。

且看当地人写当地景的《浪淘沙·南堤绿柳》:

河畔望苍茫,岸柳堤长,疏疏密密尽重杨。最好韶华三月景,浓绿成行。曲曲路幽

芳,百转莺藏,轻烟细雨翠云乡。少妇依楼窥月色,妒煞光。

还有《浪淘沙·北岭寒梅》:

才放两三花,香遍迩遐,年年春信报无涯。翠袖寒单新月上,疏影横斜。泉石共生

涯,结伴烟霞,新成眷属是仙家。试问几生修得到,缟素清华。

其字里行间,所展示的是栩栩如生的风情画,所抒发的,是对优雅和谐的赞美之情。正如其他诗句所言:“牂牁故里寨风良,晓礼知书是儒乡”。看来,这不起眼的旧州小镇,青石小巷之中,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再回过头,看今人的风貌,更感觉那清新诗风的强劲。

碧波广场的边上,卖裹卷的姐弟俩,姐姐十五六岁,一身简洁的学生装,胸前一片洁白的长围腰,那纤细的手指,灵巧地裹着裹卷。清新香辣的裹卷:黄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炒黄豆、用干辣椒或鲜小尖椒及各种佐料做的辣椒水,柔柔地裹在那米粉卷皮里面,色香味俱全,那型,仿佛温柔舒适的襁褓里面裹着一位让人喜的婴儿。每盒12个,干辣椒和新辣椒两种风格,每种各6个,也才6元钱,你正担心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你先偿嘛,没事的,这个不收钱的。”话音刚落,一个裹卷就递到你手上,只偿一口,那清新、鲜香、麻辣伴着酸咸,柔软中夹着韧劲和酥脆,让你得到满是生活滋味的感受,还能说什么?每人一盒,买了坐在边上洁净的石条上,慢慢咀嚼,慢慢受用。相比起贵阳周边一些小镇上那8元一小纸碗的素粉凉面来,这根本无利可图,主要是服务,让人们在品尝风味小吃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清新纯朴的民风。弟弟十来岁,一边玩耍,一边帮着递些碗筷,或收捡游人吃完之后的空碗脏筷,以保持那地方的卫生。那姐弟俩的活动,不像是做生意,倒像是一种实践与学习,更像是一种做人的摸索。

一处院落,满是石板残垣,墙头长满了各种青翠的藤蔓,细木板铺就一个平展而颇为宽大的戏台,粉壁斑驳的石墙上,两块木板刻着秀丽舒展的小篆:“千里梦江南”、“西南第一州”,台上斑斑的踏痕,是屯堡傩戏随着岁月叠加着的足迹。戏台的左前面,“墨香亭”虽极其简陋,“声传徵羽歌文明古镇,笔走龙蛇绘美丽新州”的对联,正散发着那深厚文化的气息。紧挨着一间“阅览室”,窗边一联“能晓古今天下事,可闻中外世间情”,吸引你置身其间,尽情地领略字里行间的无限风光,认识轻微书册里的大千世界。紧靠院门的是一间小屋,门边三块醒目的匾标明其身份的独特:“碧波文艺编辑部”、“《扶风诗草》编辑室”、“旧州镇创建诗词之乡、诗词进校园办公室”。小屋门首则是“诗草文创室”,两边的楹联“千年韵味来心底,四野风情上笔端”,足以说明其活动的内容之无限丰富、情调之异乎寻常和格外高雅。

而作为这种活动成果的体现之一,“大衙上”巷口那一块牌匾的“旧州中学学生”诗作《七绝·扶风亭》:“亭下清波自古流,何曾一瞬暂停留。交情得似河中水,一往情深不掉头。”也足以呈现那旧州中学学生学习的情景和所致的境界,也足够耐人玩味了。

2019年1月10日于贵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wnpkqf.html

古朴见旧州,新风萦诗乡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