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凯恩斯、美联储与中国崛起(12)

2018-10-03 14:59 作者:一叶知秋927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关于通货膨胀的问题,卡特不信任伯恩斯而选择了威廉·米勒,可惜其却是二战后最无能的美联储主席。卡特力排众议挑选他取代大名鼎鼎的伯恩斯任美联储掌门人,虽也有许多人置疑米勒处理货币政策的能力,但企业界和劳工领袖却认为米勒出任会为企业界带来利好,可人们最为关切的还是米勒是否能够重拾美联储抗击通货膨胀的信心

米勒做为一名企业领袖,做事情自然以高效为准则,而美联储的委员们却都是学究气质,这对米勒几乎是无法容忍的。他决心要治治这些委员们的坏习惯,竟然把煮鸡蛋的计时器带进会议室,说谁发言超时,就会让秘书制止你,但这种做法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米勒还在会议室中放“请勿吸烟”的牌子,但在众委员眼中也丝毫不起作用。

做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米勒习惯将统治的权力牢牢掌握并一手遮天,但美联储是个官僚体系,这里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事实上企业的那套程序根本就不能套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这样做也是非常危险的。

人们宁愿相信中东不再打仗,都不愿意相信美联储关于货币目标的承诺,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的信心估值也开始直线下降,美元贬值以然成为事实。米勒在微观经济领域确有一套,但他也确实不了解宏观经济。

1978年第二季,美国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创出新高,短期利率低于通货膨涨,银行贷款给客户也不再能赚钱,国会却还在强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对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冲击。这样一来美联储在捍卫美元汇率的方面的主动性尽失,美联储每走一步好象都要听财政部的指挥,甚至受制于国会的各种经济法案。

实际上米勒与白宫及卡特的经济谋士们见解恰好是一致的,1974年米勒就曾批评伯恩斯在货币方面的紧缩政策,认为最有效的反通货膨涨工具应该是加快资本投资,减少联邦赤字,降低能源费用等。种种迹象表明米勒任职期间,通货膨涨被极大的放纵,这也为后来米勒与美联储的一系列举措失效打下了伏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米勒对通货膨涨的认识严重不足,实际上1978年的美国经济通涨率以接近1974年的水平,这已直接威胁到美元币值的稳定。1978年10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虽然将利率提高到9%,但应对通涨还是不够高。米勒毕竟缺乏处理货币问题的经验,也没有提出推行任何有效于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更没有治理通涨的实施手法,这也直接导致1979年美国通涨率高达15%。

“欧洲美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曾因其具有供应充裕运用灵活,存放和借贷不受任何国家管汇法令的干预和限制等特点,为各国政府或大企业提供了巨额资金,也为战后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又由于其流动性强不受约束易对金融危机的激化起刺激作用。同时“欧洲美元”的市场存在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提供了投机便利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性,并且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必然不会对欧洲市场上的美元毫无对策,欧洲各国也开始对日益膨胀的欧洲美元采取了一些限制策略,以图保证世界经济市场的稳定运行。

于是米勒在G11国际会上代表美联储提议要求“欧洲美元”缴纳准备金,至少要和美国本土主要银行商业存款的标准一致。但西欧各国并不买账,米勒因此异常愤怒和沮丧,由于他在任期内对通货膨涨的抑制毫无建树,在美联储的位子上仅仅呆了一年半。虽然米勒在美联储的演出非常拙劣,但是他的忠诚却打动了卡特,竞然在卸任后当上卡特的财政部长。但他仍然不具备扭转美国经济持续颓势的可能,相比米勒的遗撼,美国经济两位数的通胀才真正是另人担忧和畏惧的,但这一切也只能取决于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了。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之后,尽管卡特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依旧难以抵消产生的负面效应,人质事件历时444天才结束,这给里根能在大选中击败卡特创造了条件。米勒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客和称职的中央银行家,却意外的在妻子的支持下成了一个出色的基金管理人,1991年始他打理下的美盛资金竟高达130亿美元,理财业绩娇人。

2018年10月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npskqf.html

凯恩斯、美联储与中国崛起(12)的评论 (共 4 条)

  • 雪儿
  • 孙逸华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