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力士脱靴”真相

2018-09-01 14:18 作者:陈宣章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力士脱靴”真相

陈宣章

成语“力士脱靴”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力士”指高力士。“脱靴”指为大诗人李白脱靴。据说,公元742年,酒醉的李白应唐明皇召去为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

“力士脱靴”有两种说法:1.高力士遵命而脱靴。这种说法流传极广,以致妇幼皆知。2.否定高力士脱靴。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小宦官奉命敢对李白推推搡搡,连打带骂,高力士何许人也?李白焉敢如此?要换了别人,估计得立毙杖下。《旧唐书•李白传》则说李白的行为引起玄宗反感,“将李白赶出宫门”改为“由是斥去”(唐明皇把李白骂跑了),终生放归山林。高力士并没因此丢面子,他有必要再进谗言吗?以上情况不符合李白崇拜者期望,于是有了进一步改造,把李白塑造成蔑视权贵的英雄,从而使脱靴故事发生质变。

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岭南华阀大族:其远祖冯业是南北朝北燕国主冯弘的族子,为北魏所逼,渡海定居岭南,世为粤中豪族;其曾祖冯盎为唐初高州都督耿国公广韶等十八州总管;其祖父冯侙为潘州刺史;其父冯君衡世袭潘州刺史。因官方不容,以擅袭父职被诛。冯元一九岁作阉童由岭南招讨使李千里送武则天,因年幼交内侍高延福抚养,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行事端慎,一直好评如潮。历史上留有名字的宦官不多,高力士是其一。大多数宦官留名都因干政臭名昭著,但高力士却多数出现在唐朝诗人华丽的赞美诗词当中。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尊重有加,《全唐文》诸卷中累累提及,不一而足。燕国公张说更为其养父高延福、生父冯君衡、生母麦太夫人三撰碑铭,推许备至。李邕为人刚强激烈,累忤权贵,数遭贬斥,却有散文《谢恩命遣高将军出饯状》。高力士受武则天赏识;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太平公主之乱,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是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唐朝末期,高力士被流放,得知李隆基驾崩时吐血而亡。李隆基遗诏,只允许高力士一人陪葬。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如此受皇上、名臣、缙绅推重之人,李白虽豪纵,也不至于无端启衅,以招祸灾。高力士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娶妻的宦官,据传其妻是他幼年流浪时认识的,这与之后那些三妻四妾的宦官不同,没有争名夺利,这是纯真美好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告,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认为李白是被翰林院同僚进的谗言。魏颢《李翰林集序》:“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主持翰林院的卫尉卿张垍是故丞相张说之子,玄宗娇婿。此外诸家所述,大致相同,是张垍反对李白。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李白掀天揭地的诗文、放荡不羁的作派,张垍看不顺眼,就罗织周纳,编造恶名,赶走了事。

张垍为何要谗逐李白?张垍,故丞相张说次子,妻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玄宗特深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时兄张均亦供奉翰林院,张垍常以玄宗所赐示均,均戏谓垍曰:“此妇翁与女婿,非天子赐学士也。”天宝中,玄宗尝幸垍内宅,谓垍曰:“希烈累辞机务,朕择其代者,孰可?”垍错愕未对,帝即曰:“无逾吾爱婿矣。”垍降阶陈谢。杨国忠闻而恶之,及希烈罢相,举韦见素代,垍深觖望。可见,张垍谗逐李白的目的是针对杨国忠,而高力士仅是张垍“借用”,通过“力士脱靴→杨贵妃谗逐李白”来暗刺当朝权贵杨国忠。

内廷宦官高力士与文人学士并无多少交往,能与李白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李白脱靴”之事。但可肯定,此故事并非真实。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最早记载李白与高力士的接触:唐玄宗与群臣泛舟白莲池,派人召李白,因其已醉,“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此文对李白推崇备至,但对高力士没有丝毫贬义,仍称其为将军。值得注意的是,根本没提及脱靴之事。范传正是李白的通家子侄。此序真实不虚,堪称信史。贯休《古意》九首:“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可谓爱憎分明,高力士俨然成为不折不扣的反派人物。

高力士与李白晚年相似,同卒于762年。757年12月,李白遭贬郎,诗《南流夜郎寄内》:“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表达对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内心悲愤不平。760年7月,因反对权幸宦官李辅国武力强迫太上皇李隆基迁往西内,加以软禁,也被贬夜郎。《新唐书本传》:力士行前曰:“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李辅国不许。”高力士《咏荠》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虽有殊,气味终不改。”借物明志,以示纵有沧桑巨变而不改本色的高尚操守。李贽《史纲评要》:“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历史研究者基本常识:史料越早越可靠,晚出的记载需考证真伪后才可使用。关于“力士脱靴”的记载,越到后来越丰富。这不能不怀疑其记载的真实性。

一.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 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马名)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龟年以歌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太真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桃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太真妃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此记载破绽:1.此事发生于“开元中”。“开元”共29年。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说,李白是开元十八年(730)第一次入长安,三年投靠无门,没有见到唐玄宗,怎能为皇帝写歌词?天宝元年,李白再入长安,经贺知章推荐供奉于翰林院,但随后就被迫离开长安。此时,杨玉环还是寿王妃。2.杨玉环于开元22年7月嫁给寿王李瑁;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开元中”杨玉环尚年幼,尚未嫁给寿王李瑁,怎能称“太真妃”?3.赵飞燕是美女,贵为皇后,李白所写并无不妥,杨玉环没有理由不高兴。《松窗杂录》把脱靴之事写成“众所周知”的事实,构成最完整记述,成为后来作品的原型,尤其是《新唐书•李白传》引录此说,造成谬种流传。学界共知,《新唐书》修撰者宋•欧阳修、宋祁喜欢采用笔记小说资料,有违史书真实性。

二.唐•段成式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这两则“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原创本,后被大量引用,写入正史、搬上舞台、盛传人口。可是,李、段晚于李白百年左右,“开元中”哪会有赞美贵妃之诗作?李白《代宋中丞作自荐表》:“天宝初,五府交辟(推荐),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掖庭。”既然李白“天宝初”入京才进翰林院,足以否定“开元中”其说为非。

李白天宝14年《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伏惟相公,开张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安石高枕,苍生是仰。”杨右相即杨贵妃堂兄杨国忠;夔龙指舜之二贤臣夔、龙;安石指晋•谢安(字安石)。将杨国忠夸为夔龙、安石,反证李白与杨氏兄妹并无仇恨,何来贵妃谗逐李白之事?《酉阳杂俎》更为离奇,玄宗怎么会忘万乘之尊,被白衣诗人李白震慑和压倒?既然不满李白的放肆,又为何提拔他?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是古代李白再塑史上一篇堪称具里程碑意义的小说,李白传说之大成的力作,展现李白超常的才华、酷爱自由的个性、蔑视权势小人的傲骨和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但是,野史说李白写《清平乐》时由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此前宴会上还蒙贵妃用自己的勺子喂他汤喝,以致后人以此为“文人无行”的典故。

通过史料的蛛丝马迹,可查到李白祖辈的大致顺序:李信(秦国名将)-李广(西汉名将)-李暠(凉武昭王)-李歆-李重-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李承宗之子(未知其名)-李客-李白。按辈分,唐玄宗与李客同辈。

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於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两《序》时间与李白时期相当近,真实性很强。因李白狂放,后世认为他是攀龙附凤自高身价。

明•钟泰华《文苑四史》指出“力士脱靴”一说“恐出自稗官小说”。清•王琦《李太白文集跋》:“后人深快其事(指高力士脱靴),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然核其事,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史实与稗官小说完全是两回事。

《旧唐书•李白传》:“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还有一种说法:《旧唐书•吴筠传》:“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因吴筠获得唐玄宗恩宠,引起翰林院群僧嫉妒。高力士是佛教徒,“尝短筠于上前,筠不悦,乃求还山。”因为信仰不同,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说吴筠坏话,引起吴筠还山。因此推断李白离京也是因为高力士。但是,与“脱靴”毫无关系。

安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李白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旧唐书》)。其他正史中李白是病死。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病死于李阳冰处。临终前写《临终歌》,高度概括自己的一生,可视为李白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民间传说李白是溺死。

通过揭示“力士脱靴”真相可知:流传久广的不一定是史实,众口同声的不一定是真理。2018.9.1.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ftskqf.html

“力士脱靴”真相的评论 (共 6 条)

  • 云鹏
  • 山鹰
  • 听雨轩儿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