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觅松江(自序)

2019-06-12 14:10 作者:松江 黄忠杰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寻觅松江 (自序)

黄忠杰

(一)

当开始寻觅松江的千年古道、九峰三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大美之极时,我欣喜地发现,这不正是人们日益渴念的远古松江文化吗?

于是,一场十载艰难跋涉就这样开始了。一切都在重重景象中发愣,无数未知的文化课题,只得甘愿潜入艰深。让我用21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为了这场壮丽的行动,我划定了一个个寻觅的日程、线路、范围,几乎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零星踪迹。对这里的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处遗踪、每一段古道、每一个精神驿站,我熟悉的程度足以如数家珍。我了解了远古松江文化的总体现状和构建,知晓了不同年代的文化历史风貌风情、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我多次寻访考察了松江大地上的所有古道、古城、古镇、古寺、古庙、残壁、古迹和九峰三泖,以及历朝历代的故乡文人和前来松江潜隐的众多文人墨客的人生轨迹等,并将远古松江文化置身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体系中去追寻、研究、比较、深思。在知识储备方面,我自修了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美学、宗教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科,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数十本寻觅笔记,仅搜集的各种人文史料就有好几箱。我时而伏案奋笔疾书,时而走向旷野追索求证。我立志要做一名忠实的文化历史记录者和代言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远古松江的文化历史演进史、发展史,没有丰厚的知识并占有大量的人文史料是不可能的。我曾把自己封闭在书房中,不停地读着写着,以至于忘记吃饭、忘记睡觉……我甚至在颈椎频发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研究写作……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治学态度、创作激情,我才耐得住寂寞孤独,扛得住艰难和疲劳,经常默默地抚摸生命机体、推敲人文史料。

在那漫长的十多年中,我倾心打造这部著作。毫不夸张地说,《寻觅松江》这部书,是我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完成的心血之作。

曾记得,法国评论家安德烈•莫罗亚在评价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时说过这样的话:“就像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都涌现在他的笔下……”当然,我在这部著作中虽没有面面俱到地把所有的远古文人、以及文脉的包罗万象,但也充满着一种行走的艰辛、一种执着的追求、一种剖析的深刻、一种细致的界定、一种人生的脱胎换骨。这部著作围绕着远古松江的众多的文学家、书法家、绘画家、诗人、史学家和历朝历代的神童、“状元”的不平凡人生,以及文脉走向的特定方位,我用一种文化情怀,去探究这些前辈们以及他们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又在极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开掘并揭示这些远古文化人的生存状态、人生坐标、心理特质、成就辉煌和人格魅力。在我的笔下,有遥远得没有年代的神话传说,有朦胧年代的文化古遗址,有从未被发现的物质精神生态,有不同年代(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的众多远古文化人,还有部分没有多少文化却有文化自觉的农民、山民,交汇成绚烂的历史人物画廊。在艺术手法上,我不仅用传统的散文创作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而且还运用了比较前沿的文化大散文的创作手法,呈现出比较炫目的艺术魅力。

(二)

早在上世纪末,源于我的二个同乡人----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的“十载屏居勤读”的真实故事,深受他们的精神感召,从当年开始成为了十载艰难跋涉寻觅远古松江文化的实践者。当我起意回叙这一切的时候,我想用他们的执着精神激励自己实勘一遍,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必要落实的严密计划:涉足松江的千年古道、九峰三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物质精神生态,要无一遗漏,并同时记下这里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轨迹、驿站足迹、生态印记,包括民间神话传说。等等。

我的真正起意探寻是在上世纪末。我边寻觅研读边思考写作。如果事先知道这条探寻之路,最终会这样崎岖艰难,我或许会畏惧止步。但我说过,这实在是人生中的一次自我挑战,用书中的一位远古文化人的话说,即当时是----“人生的无奈,潜隐的向往,茂长的思想,浩繁的记录,疲惫的身心”----这样一种状态下的思想和行动的产物。

人生中,萌生一个大念固然不易,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为它花去十几年最好的光阴:抚摸与镌刻的十几年,不舍昼的十几年,心灵历炼的十几年……

我是一个对松江历史文化刻意追求的文化人,可对这样的举动,我无法回避辛苦、艰难的忍受。我尽可以畅言,却又一言难尽。作为一个松江人,我曾这样谈到过自己的寻觅初衷:

“……时过境迁,我又不得不重捡一些让人不解、匪夷所思的大词和大念了。因为松江文明需要文化的记忆。这样的文化记忆不需要美化远古文人和文脉的一丝一毫,因为这群自尊自、富有独立人格的文人不需要!因为他们在松江留下的历史痕迹是不可改变的。因为松江的文脉走向早已有了既定的坐标。我的寻觅过程,有许多时候是在与遥远结缘中度过的。我忘不了那些远古的精神创造者和他们的人生故事,忘不了留在这片故土上的文化印记。每每回忆起来,都会沉浸在一些畅快而自豪的时光中。”

回望这些年的探寻旅程,我边寻访边写作,曾先后出版了好几本关于文化探索方面的文学著作,如《神奇的小昆山》、《西行探幽》、《松江文脉》、《松江文化记忆》、《松江文化五千年》等。集中表现了“探寻”的文字品性,也说明我在寻觅路途上遇到松江历史文化重大难题时的思考方式和表述方式。

读者们不难看到,这几本文化探索方面的著作,突出了“探寻”的开阔性和思考性,以及表述上的文学性。

这来自于我的艰深探索和创作实践,也来自于我十几年来的行走体验。

这些年,我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追寻的路上度过的。

这些年,就文化探索、文学创作而言,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期。

由此说来,我的创作生命主调,将由一条条古道、一座座山脉、一个个文化古遗迹、一片片物质精神生态来加以绾接。实在是一条烟霞迷蒙、播撒光亮的探寻之路。

(三)

我知道,尽管这样的探寻过程裹卷着苍凉的感情;这种感情,沉在心底,压在喉口,无可名状;虽然无可名状,一旦撞见那些远古的前辈,却能立即感受,犹如荒村见故旧,陌路遇知己。

令我欣慰的是,正是这些陌路相遇的知己给了我一种文化自信,由此大胆地梳理了松江文化历史的主脉走向,记录了我对松江七大文化古遗址的实地寻访,集结了我对九峰三泖文化之路、千年古道的探寻与开掘的心路历程,捡拾了远古仓城、泗泾古镇、华亭古城、古村落演进的文化遗韵,评鉴了秀野桥四鳃鲈、九峰三泖之“诗经”、云间顾绣的大美等级。

不论这些著作和别人比较怎么样,对我而言,这实在是一个文化探寻者的心路历程的终结;并集中地告诉给我的读者。有关我对松江文化的探寻、开掘和思考,评价最艰深最满意的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作家。著名学者沈敖大在评论我的著作《松江文化记忆》中讲道:

该书的价值在哪里?价值就在于它“记忆”了松江的文化,从远古的神话传说的“记忆”,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记忆”,从姚家圈地下奇物的“记忆”,到三泖九峰,到大雄宝殿,到佘山的“记忆”,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搜罗这么多珍贵的“记忆”,而且言之凿凿,不容有误,得花多少精力,得费多少时日。作者的用心,可谓良苦。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文化记忆”,其文化是大文化的范畴,文化、历史、古迹、遗存、人物、传说,无所不包,展示的是松江文化的瑰宝,良苦不易。其价值就在这里。”

作家张小霞在评论我的著作《松江文脉》中说:“该书呼唤着一种深层次的东西,如建立健全文化人格,如追寻文明的踪迹和“穴位”,思考古代松江历史文化的重大难题,文明和野蛮构成的对应和传承等等。并将扩大到文明的高度、深远意义上去寻找和探讨。

“作者用清晰的线路,指引着松江文化发展的道路,如一个默默的导游,把未知的文化游人导向文化的深处,熏陶着一种怡然而开阔的境界。”

之前,我曾将远古松江文化的探寻、开掘,诗化般地思考文化大散文文体的表述内容、形式和语境,结果许多篇文化大散文一问世都受到了读者们和网友们的支持和鼓励。大家看过我的作品就会知道,探寻、开掘、思考远古松江的深厚文化是十分艰难的过程。用一种比较前沿的表述方式和语境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我很欣慰,为自己的人生与这片深厚的沃土结缘,与这个时代相融,感到一种千载难逢、心满意足。

当然,这些文字表达的背后所体现的那种语境,并非其文字本身的价值,或者其文字的历史文献的作用——这可能是尤为重要。我对于任何一个行驰在文化大散文内的历史,用其特有的文化视角给远古松江文化历史一个详细的解读文本,并且表达了我这个故乡学人对于这样一段文化历史的一种独立思考,用这特殊的语境,对这类问题的理性思索,从而使我与读者们共同拥有一个对于文化历史现象思索的心境。这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人文价值。

我的一生中,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理性的严峻,融入智性与情感,考察远古松江文化,去贴近上海文化、中国文化的大生命,审视远古松江文明的愿景,正如我在一篇文化大散文中表达的那样: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寻觅的地方,总是远古松江文化与一代代在此潜隐的文学家、书法家、绘画家、历史学家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这片故土、九峰山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并不完全是自然性的,而是一种文化性。这是远古松江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所凝结成的。”

长期来,我从历史文化极为丰富的这片故土、九峰山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追寻远古松江一代代著名文人的足迹,发掘远古松江文化的沉淀,通过这种追寻与发掘,既寄托自己的文化关怀又给读者以文化的启迪。就这样,这片故土、九峰山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都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散发着远古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

在这里我要向广大读者说明的是,我探寻远古的松江文化之路,尤其是九峰三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的文化之路,十分艰难,徒步行走,体力消耗极大,却从未退缩,因为,在此从中让我找到了返现松江文明的方位,一路对比,扪心自问,时时形成各种文化感悟。在此从中,我才明白即使走遍松江大地也很难真正了解松江,只有探寻了九峰三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的文化之路,才知道我们远古松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知道,远古松江文化的历史进程艰难而辉煌。

我之前的几本著作,探寻之路虽不少,但对全方位寻找远古松江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还发掘得比较肤浅,因此迫切需要我再一次去探寻,哪怕行走再艰难,哪怕思考再艰深。

其实,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是在不断地走向艰难,不断地思考艰深。当然,我不能把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悖论展示给读者们,也不能把路上已经解决了的艰难说得危言耸听,更不能把思考中尚未获得晓达的障碍丢给读者们。

多年来,读者们已经熟悉我的有关文化探寻方面的许多著作。这次有没有可能,把文化探寻的重点引向深入,有一种全新的认知?于是我几经考虑,精心构思,便形成了本书的重要内容和结构方式:

一、《寻觅松江》,借以全面概括我在探寻远古松江文化上的全部历程和鲜为人知的研究成果。

二、《寻觅松江》,原则上只选远古著名的神话传说、6000年----5500年、5500年----4000年前的重要的文化古遗迹、魏晋南北朝文化、唐朝文化、宋朝文化、元朝文化、明朝文化、清朝文化、近代文化及云间大美之极等颇有影响的篇章,还有少量的比较独到的探寻文论和寻觅笔记。

三、《寻觅松江》,集中表现“探寻”的文化品性,选了几十位历朝历代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历史学家、诗人、神童、状元等人物,选了好几篇关于全方位发掘文化根基的艰深阐释、文脉走向的深层次的文化学专论等。以此表明我在那漫长的探寻路上遇到松江文化历史重大难题时的思考方式和表述方式。

如此等等。

(五)

自然,这部《寻觅松江》著作,是一部行走之书。它很长,计有五十多万字。在这些自然人文、历史风貌、生活方式、人物故事、精神价值、文化情怀的宏大躯体上,跳动着的是我们远古故乡人的心脏,有着代代相传的同一副神经网络和血脉循环的严密系统。

在终于完成这场漫长的劳作之后,使我有一种穿越旷邈时空和远征跋涉结缘的真切感受。回视这部松江文化史专著,心底总每每滋生出这样的慨叹:这无一不是我们远古松江的哲人贤人们的亲身所历,又无一不是某种随意性的虚构。这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地域文化诗史,是一部深刻切入文化人生的心史;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代远古松江的哲人贤人们所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他们是何种缘由、何种心态潜隐于松江,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哲人贤人们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文化历史人物。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批文化艺术大家、史学家,不知道他们身与心的生存,不知道他们在这片故土上曾经留下的精神光亮和人生辉煌,那么也就不会理解松江的现在与未来。

因为更真实的追求才不需要沉湎和虚构,因为编织一部地域文化史、人物心灵史、以及真正融入文化情缘,一定要走进那漫长的历史。

这部《寻觅松江》著作,严格来讲,即是一个故乡人的不同寻常的好意和留下文化记忆的非凡举动。

这是一个深入阅读的时代吗?当然不是。可是我要终止这十多年的文化探寻和创作之路?当然不能。

然而,如此一部容量超大、发掘惊人的集摩挲远古大地、探寻深厚文化底蕴、揭示历史真相和详实描述远古著名人物之书,竟然也需要追逐世人的眼光和兴趣?连想一下都是亵渎。

我耗去了十多年的人生光阴,它当然自有缘故,也自有回眸的得意和向往的执着。

我本来就打定主意要走遍松江大地、九峰三泖、古城名镇、寺庙残壁、寂寥遗迹和美居住的地方,但为了参照和对比,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态和历史文化人物的不同境遇,我将文化视野观照到了上海、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深入比较和透视,使其尽可能地具备了宽广而透明的文化视野。穿行文化脉络,观照历史全貌,深入考察文化古遗迹和鉴别史料真伪,这一切都为我的著作《寻觅松江》奠定了广阔的思维框架和文化构建。

(六)

这些年来,我就是这样扎扎实实地不停地行走、不停地写作,肩负责任,一步一个汗印。说是走遍松江大地之书,恰如其分!

《寻觅松江》,无论从文化底蕴到历史真实,从年代意识到记实事件,从人物故事到人格魅力,从形式到内容,从史料到现实,从韵致到意境,也许会让读者们来一次全新的完整的尽兴的全景式的对远古松江文化历史的游历和观照。

----《远古的故事》,翻捡了三则著名的令人难忘的神话传说故事,将不可思议的神力和一曲美好爱情铆隼契合地嵌入其中。以将天神、地妖、“仙女”与凡人合理对应,并将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远古的神话传说故事与人类善恶观及思想情感的一次无缝衔接。

-----《大地的童音》,刨开了一个个远古文化历史的巨大传奇,融汇并展现了一幅系“千年古道”、 “千年文化古遗迹”、“ 千年奇特器物”、“ 千年生活景象”的原始图像;是一曲远古松江文化的“多重奏”。

-----《山泖的回声》,勾勒了一幅锦缎般的文化结构图像,令世人目眩。其拔地千尺、诚稳伟岸、奇峰兀立、怪石嶙峋、底蕴深厚的神奇小昆山、神韵佘山,它们从旷古崛起,承载世事,穿越伸延,亘古不变。三泖自持清澈,以迂回千里的激情,气韵非凡,为松江大地乃至上海地区刻下美丽的水系纹理,让人脉贲张,让商界醉醺,让自然惊束。

-----《交缠的坐标》,结下了三位一体的原生态文化奇缘。由《三日看尽仓城韵》、《水巷空蒙镇亦奇》、《薄云霞丹染暮村》组成。从中展示了松江古城踪迹、千年泗泾古镇、远古偏僻村落的绮丽的生活长卷,为远古松江文化特质的一次深情回眸,以及人类变迁中的纷繁与迷幻所做的驻足和追寻。

-----《天际的惊雷》,划破了远古松江乃至中国文学书法史夜空的一道耀眼光亮。其由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二兄弟“屏居十载勤读”,手持锐利的文学之刀,解析并透视了文学创作及评论中的最前沿问题,直指其“诗缘情”的重要命题,打造杰作《文赋》;又用成熟心智和书法表意,挥就千古名帖《平复帖》,传世独树一帜的书法范帖。

——《潜隐者的浩叹》,记实了在远古松江俗世的高度,全方位打开了俯视苍生的精神天眼的人物众生相。他们面对皇族权贵的玩弄,面对邪恶势力的打压,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对俗世社会的鄙视,面对人生生活的艰难,面对无能为力的层层烟云,他们时而发问天地,时而唤醒山河,时而感叹人生,时而扪心自问,最终以自己的独特壮举和豪迈气概,抵达自由而崇高的精神领地。他们以慈悲天下、畅意适怀、气势强劲、开合跌宕的人格和文笔,让代代世人感动,让世人掩卷深思,让世人无法复制。他们的文化情怀、人生绝唱,足以慰藉松江的百科全书。

-----《神童的足音》,掀卷起了二个不同年代同在松江诞生的神童的重重迷帘,让世人望到了二颗一前一后的流星,以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划破了松江浓浓夜色的神奇。其让世人见证了人生难能可贵的高洁和智慧;让世人认识到了以一种不再需要对那个社会察颜观色的从容,让世人体味到挣扎的苦难和超脱的价值;让世人感受到以一种不理会愤懑与无助的微笑,让世人了解到人生的抗争和永恒

-----《高华的领地》,将松江精深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及民间宗教的历史演进融合在了一起,进行了一次详实的完整的探究。佛、道二教同在九峰寺惊奇融汇,佘山天主教和松江永恩基督教领地直觉天籁,村落民间宗教变幻奇异,终成地域炫教特色。其让世人领略到: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心灵;一种是虔诚专享,载教言志;一种是拈信一笑,妙悟真如。实乃至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洗礼世人、净化心灵。

----《云间大美之极》,首次发掘了秀野桥四鳃鲈、九峰三泖之“诗经”、云间顾绣三大“大美之极品”曾产生过长时间的地域性占有、社会性痴迷和众人追求的奥秘。雄辩地告诉世人:人生的向往,生活的富足,精神的追求,审美的情趣,永远是密不可分的。历来,为着一味秀野桥四鳃鲈,为着一首首经典诗歌,为着一幅幅云间顾绣,为着一次次美的享受,以各种近乎癫狂的举动和匪夷所思的热望,“一齐为觉”。

-----《谷水阳的绝响》,终于听到了一声声将故乡幻和灵性诗意发挥到极致的绝响。其神韵不仅表现在诗文的境界上,更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上;他们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留下的诗文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在于那些诗人们将自己的文化情怀融入笔端,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对历史、社会、人生进行透彻而深切的眷顾,其间的忧思、苦恼、欢愉、欣慰,都与历史、社会、人生相契合。

----《胜景的题咏》, 抒写了一个文化寻觅者对群山胜景云集的不一样的现代咏叹调之华章。其以一个个寂寞的孤独姿态,让世人难耐,只得让亲临者去深度体味,才使从这寂寞中追逐到清纯、朴实、和美;只得让发现者去光顾,才会领悟到这不变之外的永恒与升华。只有一次次的相逢,才能有心领神会的温馨珍藏。有了这永久精美的题咏,才会使胜景生命依然年轻,像接轨了的愉悦山溪,流畅里都是美的滋生。

------《深涩的思考》,记载了一个文化探寻者几年来边寻访边探索的深层次思考和人生况味。其以文化的多视角,以全新的观点,以多线条的剖析,深入观察和追寻远古松江的文化历史,展现了被历史叙事有意无意间的遮蔽、忽略、歪曲的文化光芒。这样的深涩思考,犹如阐释“文脉之路”的文化历史一般,深入浅出、条缕清晰,对松江文明最核心的命题和文化现象作了艰深的论述。

-----《探寻笔记》,则第一次把探寻路途上的部分纪实和文化历史叙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了一起,其洞察力与笔力让人感到深厚而亲切。“叙事笔记”与“深入探寻”这两个层面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其文化内涵又始终清晰而高迈,终于成为一波鲜活的生命脉搏。

总之,《寻觅松江》这部著作,是一部交缠着文化探索和人生张力之书。通过这种追寻与发掘,既寄托自己的文化关怀又给读者以文化的启迪。就这样,山水草木,楼台亭榭,庙宇亭阁,云月飞鸿,散落遗迹,斑驳城镇,都与人的生命相通,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是我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精神超越。

(七)

我是一个追求真实和完美的文化人。在探寻写作《寻觅松江》的十多年来,以“银匠般打磨”的精神,将松江文化历史详尽地展示出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生命样谱。用我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脚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远古松江文化的全新记录!

《寻觅松江》这部著作,就像是一座大型的文化历史浮雕矗立在那儿,各种自然物象、历史谜团、人文生态、人物图像、传奇故事、深厚根基、隐蔽现象等原始文化与永恒生命的密码都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文化穿透力、令人尊敬的激情和情怀,也许会给世人的精神文化以较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对我而言,《寻觅松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文学专著,因为它是我对远古松江的历史谜团、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的苦行与艺术的华丽、地域性宗教生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整体性探寻和深度思考的最完整的表述。可以说是我十多年来不断进行文化考察和抒发人生情怀的总结,也是一部内涵丰富、全面系统阐述远古松江文化的理论专著。

在这里,我需要向广大读者说明的是,也许读者们还不知道,在这部使人怦怦心跳的远古时代的文化史书中,常常让世人遭遇到始料不及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惊艳。它归结于我的漫长的文化探寻之路,使我的人生阅读进入了新的阶段。我的阅读变得那么丰富,不仅仅进入书库和古物库,还阅读了松江大地,静静地遨游于从远古到现代、从千年文明到现代文明,终于成为一个受光者、寄托者、企盼者。

当读者诸君回眸打量和全面理解远古松江文化的演进世相,不知是否在想,还有什么会比这部著作更为逼真、生动和艰深呢?

哪怕是一个念想,也是对我的最大慰藉。

2019年1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cupkqf.html

寻觅松江(自序)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