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房宫赋

2019-07-30 18:06 作者:一千年以后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阿房宫,据说是当年秦朝的宫殿,秦惠文王时,在此修建,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又再次修建阿房宫,一直到秦二世胡亥,还在修建,工程浩大,难以想象。可惜秦末年,项羽入关,一把大火将一切的一切付之东流,当年穷凶极欲的阿房宫,就因为这熊熊一炬而化成焦土,骊山四顾,如今再难看这昔日的龙楼凤池了。于是,面对着已经荒芜的奢豪之地,再联想起大唐时的国境和处境,一个名叫杜牧的人,写下了一篇旷古奇文<<阿房宫赋>>。

终于,你忍不住百般的折磨,发出苦痛的呻吟,但随之被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烈火。阿房宫虽然已不存在,但阿房宫的兴灭与秦王朝的灭亡却永远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经久不衰的议论的话题。

阿房宫宏伟,楼阁矗立,长桥卧波,宫中歌舞升平,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整座阿房宫,耗尽民脂民膏,极尽奢华,就是为了满足这一人的欲望。

一朝又一朝的争抢,耗尽了太多心酸的眼泪,滚烫的鲜血和精致的诡计,翻开史书,漫长的历史,全部都是演了又演的抢占游戏。秦始皇抢走了别人的位置,取得了六国的财富,而且,又竭力剥削劳动人民,多行不义必自毙,六国存亡之道,即是秦人取亡之道,总有一天,一定会有人来争秦王的王位。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这一长串的叙述,痛斥了秦始皇只顾自己享受,丝毫不顾惜百姓的安危,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就是因为这样,才会造成了众叛亲离的结果。于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短促有力的文字,结束了对阿房宫的描述,诠释了秦皇无道致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秦朝的灭亡实质是自取灭亡,与他人无由。

秦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君王。灭六国,有人说是历史的必然,可见,一统天下,没有一种霸者的气概,是不可能实现的,千年征战所流过的血,告诉我们,江山其实是血肉堆积成的,从古到今,没有例外,也不会有例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的历史绝对缺少不了秦始皇这个透露着青铜光辉的人物,他作为一个成功的霸者,以一种扭转乾坤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在长长的历史画卷中途抹了重重的一笔亮色。

不是因为他焚书坑儒,不是因为他劳民伤财,而是因为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凌驾于全体百姓的苦痛之上,这些行为让千古一帝四个字染上了血腥。治国不能只靠力量,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而静静地躺在骊山千尺黄土之下的始皇帝,面对着无数后人对他的各种各样的评价,不知又有何感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阿房宫赋虽是一篇作于唐朝的文章,但在今天读来仍给人以强有力的鞭策与警惕。有些人认为历史枯燥乏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其实不然,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就会发生与历史有着极为相似的令人震惊的事件。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历史的表象中探索隐藏其内的本质,培养人们判断是非、分辨善恶的能力。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学习历史就是要明白一个统治阶级从兴盛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统治者脱离群众。作为统治阶级要想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就要重社稷、积其德,固本浚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就是要铭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让百姓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就是要“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借古讽今,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描述阿房宫的精美,就算用尽了华丽的辞藻,也只是一篇平庸之文,因为没有作者的情感。如果仅就事论事,简单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缘由,可见意义不大。而阿房宫赋,恰如其分地道明了历史更替亘古不变的真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另一个侧面,前车之鉴,讽谏了唐皇勿蹈秦皇之覆辙,站在这个高度去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天下大事,终归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没有永远的晴天一样,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活在充斥着波澜的湖水里,并不平静,人生路也很难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内心对生活充满着积极的态度,即便幸福是短暂,但是仍旧快乐,每天都充满阳光。

参选<<阿房宫赋>>

一千年以后落笔于2019年7月30号 17:5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qubpkqf.html

阿房宫赋的评论 (共 6 条)

  • 诗心云卿
  • 雀雀雀雀跃
  • 紫色的云
  • 雪儿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