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藏友陈晓东

2019-06-12 21:43 作者:憧憬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陈晓东是我结识近三十年的朋友,与他相识还源于我对旧书的热。虽然他不是我市最早的搞旧书收藏买卖的,但他却是最早开门店搞旧书收藏并且坚持最长久也最有成就的。 提起我市的陈晓东这个人,很多喜欢旧书和收藏的人都知道。对好望角这个名字不陌生,但对“好望角书屋”这个名字却不一定熟悉。更不知道现在的“民间收藏”网的网上书店的前身就是“好望角书屋”。“好望角书屋”是藏友陈晓东开的一家个体以经营旧书为主的小书屋,虽然现在这个小书屋已无处可寻。但我仍很怀恋那温馨的小书屋。

最早认识晓东哥是在1991年的天的一天,在我市的文化路北段路东,也就是许昌高中西面袁庄街东头,当我第一次看到好望角书屋这个名字,就感觉很稀奇。从此,我就成了那书屋的常客。逐渐的也与那书屋的主人成了好朋友。在那里我也淘到不少我喜欢的书籍,虽然因为整日为生活而忙碌着,但那书屋却是我心灵的栖息地,隔一段时间,总想着那书屋会有什么自己喜欢的书,身不由己的会前去浏览一番。即便空手而返也总算放下了一件心事。

1993年夏天,我从禹州打工回来,因为一时找不到活干,那时我村的造纸行业正是如日中天的红火,而在西湖公园东门摆旧书摊的也都是我村的。因而,我也摆起了旧书摊。这样和晓东哥也经常在我村和庄邻的造纸厂的纸堆上见面。很多时候,晓东哥看看我捡的书后会帮助我做些取舍,毕竟他经常买书,也了解市场需求。知道哪些书适合哪些人的胃口。哪些书好卖,哪些书不好卖。因为他的帮助,我也少走了许多弯路。随后他又传授给我不少做生意的诀窍。

再次见到那书屋时,已是1995年的事了。那书屋也挪到了现在的金都大酒店对面,那书屋的面积都不大,也就十多平米。因为那儿离许昌师范学校很近,买书的多是那学校的学生。那期间,我随哥哥到鄢陵打工,因而很少去那书屋买书。2002年我因为没什么活可做,为了生活我蹬了一段时间三轮。那时在市三八路中段路北,又见到了那书屋。有时也顺便去书屋瞅瞅,只是那时手头很紧。生活的艰辛,让我不得不舍弃对书的钟爱。

2008年天,在毓秀路与新兴路交叉口,新兴路北毓秀路东,消防支队北,我看到了一门店挂有“民间收藏”的招牌。进去一看,才知道那是多年的好友陈晓东开的,以收售旧书为主,兼营收售其他藏品的门店。进门后门的南面由西向东,放着两张一米多长六十公分宽的铝合金玻璃柜台,上下隔了几层,里面放有一些古钱币,毛主席像章、一些实寄封、几幅大小不一的红卫兵的袖章、一些用专门包装连环画的用的塑料袋包装着的精品连环画,有王叔晖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杨门女将》,钱贵荪画的《鉴湖女侠》,贺友直的《十五贯》……柜台南面的墙上方挂着一副不知谁的画,画的东西两方是几张文革时的电影海报。东面的海报东面挂着一张文革时的一米多高七八十公分宽的毛主席丝织像。柜台东面的书架上多是文革时的资料,间或还能看到一台老式的收音机、电唱机、有文革气息的闹钟、军用书包和军用水壶。柜台北面靠墙放着一排书架。上下六七层。许多书里夹有纸条,上面标着书的品相和价格。书架和书架之间又有一过道,通向北面的仓库。东面的书架上放着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套四十多本,虽然还不齐全。这层上面放着一些十六开精装本的地方志等,下面是成摞的老报纸。柜台和书架之间有一条能过人的过道,那时也许是才开张生意也红火,那时他们除了收售旧书和其他藏品外,还开了一门新业务售“生日报”。随着实体书店和旧书业的日益萧条,那门店也逐渐的缩小了,原来是两间屋子。再次去的时候已成了一间屋子。第三次去那儿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了挂有民间收藏招牌的门店了。那屋子已成了服装加工门市部了。

2014年后,间或的在星期天,在文峰塔下的古玩一条街,偶尔的会碰见晓东哥。有时见他蹲在一旧书摊前淘宝;有时间他手拿一件瓷盘与别人谈论着什么;有时见他抱着一摞淘来的书从市场出来。2017年天晓东哥在古玩一条街赁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主要卖旧书,兼卖书画、玉石、瓷器。逢星期天,忙中偷闲,我每次去古玩市场都会顺便到他的小屋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有时他不忙时也会让我坐下,然后坐坐泡壶茶我们闲聊一会儿。随后,他让我看了许昌晨报上的一篇介绍他的文章。他们夫妻俩喜爱收藏旧书,旧报纸。2014年,他们俩从江苏扬州市一次购买了一万多本报纸合订本,从中整理出从1949年10月到2000年10月跨越半个世纪的国庆当月的报纸合订本30多种,近300册。二十多年来,收藏的三国类的书报就有一千多册(份),2017年4月,他们知道许昌市图书馆筹建三国专题文献后,他心想“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许昌作为‘三国文化之乡’正在打造以曹魏故城为龙头的文化高地,身为市民我们有责任发挥个人特长,努力整理收集相关文献史料”。随后,在许昌市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把他夫妻俩收藏的两份旧报纸及曹魏史料提供给许昌市图书馆参展。后又知道他夫妻俩于2017年五月份成立了“许昌市三曹收藏品文化有限公司”。(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后在文友梁耀国的一篇日志中了解到藏友陈晓东他们是同学,晓东哥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早在1984年在实验中学上学时就与同学一起成立了也许是我是较早的文学团体“浪花文学社”。1984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语文报》成了他们“浪花文学社的”专号。对他们文学社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1——8版全是他们成员的作品。晓东哥从11岁起读读父亲两木箱书到自己拥有8个大小不一的藏书室,从书店翻阅文学名著到参加全国各大收藏品交流会收集藏品。近三十年的变化深深留在他的收藏生活中。关于晓东哥收藏心得的文章以及夫妻俩向许昌市图书馆、博物馆捐献藏品的事迹也不断见诸于《许昌晨报》《许昌日报》《中国商报》等新闻媒体。2003年6月25日《许昌晨报》发了一篇晓东哥写的《喜获华北独立第七旅党代大会会刊》第二册画刊的经过和喜悦。介绍了该画册的价值;“第一属解放区革命文献。画刊出版距今半个多世纪,为党史、军史研究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第二依据真人真事以连环画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准确及时反映解放战争中我军一个旅波澜壮阔的战斗岁月,本画册的发现无疑为连环画大家族提供了一份可供研究的珍贵资料。”2003年9月25日《中国商报》发了一篇晓东哥写的以《金飞鱼的故事》为标题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金飞鱼”烟标的来龙去脉。“金飞鱼”商标是许昌大新仝记烟厂创办人许昌县邓庄乡蒋店村刘兰亭于1946年前后主持开发的驰名商标。刘兰亭1942年开始与人合伙设立大新烟号,组成烟帮向上海贩运烤烟。一年后创办大新仁记烟行兼营卷烟生产。1944年五月,许昌被日寇占领,许昌烤烟无法外运,随后就决定由烟帮全部转向卷烟生产。1946年底改厂名为大新仝记烟厂。为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刘兰亭决定特制“金飞鱼”烟百余条。作为创品牌的宣传赠品。先从10箱一等二等烟配料中选出最好的烟叶50斤,每斤用毛刷或少湿润的毛巾将烟片正反面灰尘擦拭干净,烟梗抽完。各工序严格按工艺操作,制丝做到‘烟梗抽尽糙去掉,丝匀无片无钝刀。烘丝无胡灰尘净,加香合理易燃烧。香料配置采用“红枣甘草米壳水蜂蜜糖精柯麦林;艾温香精加甘油,大曲酒每箱用三斤。烟支达到‘钢印清晰金明亮,浆口牢固切头光。虚实一致长度齐,金鱼装潢飞四方’。”刘兰亭将其中二十条特制卷烟带到上海,分赠乡友、上海烟民及外国友人,大家吸后一直认为“拆盒扑鼻香,燃烧一扫光。灰碎白似玉,吸食满屋香。”随后“金飞鱼”一炮打响。刘兰亭介绍了“金飞鱼”商标的含义;‘装潢是在上海设计印刷的,由金红蓝黑四色组成,七个金环代表七个投资者,蓝底象征广阔的蓝天,金黄线寓意黄金遍天下,图案中的鸡心比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金鱼是观赏鱼类,寓意投资者虽不能鲤鱼跳龙门,但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飞’。”1955年后,许昌大新仝记烟厂经几次整合连同“金飞鱼”商标一起并入许昌卷烟厂。上世纪七十年代,许昌卷烟厂重新设计了“金飞鱼”商标,并赋予了“金飞鱼”新的内涵。商标以红色铺底,金鱼腾空,象征吉祥如意的金鱼起飞于中原,飞向神州,翱翔环宇。

2004年6月11日《许昌日报》发表了一篇晓东哥写的《发生在“香玉牌”香烟商标背后的故事》,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己收获“香玉牌”烟标的过程,以及常大师的生平和对常香玉大师深切的哀思。“香玉牌”香烟在1947年投产,只是不知道企业主、厂址、生产规模及何时停产。2008年12月10日《许昌晨报》发了一篇题为《超前一步是商人》的文章,文中讲述了晓东哥夫妻俩从当文员到买旧书,从十多年收藏书报到开发生日报的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2009年4月9日《许昌晨报》的一篇题为《400余张选民证见证人民当家史》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晓东哥收藏的第一张1953年的到最后一张2007年的跨越54年的四百多张选民证,演绎了中国民主进程史,为研究和丰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选举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生动的素材。2013年6月28日《许昌日报》报道了晓东哥夫妻俩向许昌市档案局捐赠《江山多娇》反映1957年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许昌市禹县县委发动了全县人民的治山治水群众运动的老电影胶片的故事。也诉说了晓东哥夫妻俩收藏电影胶片的辛酸和喜悦,赞扬了他们不为利益驱使,而作为文化见证捐献档案局让更多人了解这部电影的高尚品格。在影片中许昌人民直面困难时艰苦奋斗的勇气,建设美好家园时蓬勃向上的朝气伴随着电影的主题曲《蟠龙山上锁盘龙》而蜚声全国,成为中国银幕上的经典之作。2015年6月8日《许昌晨报》报道了晓东哥收集藏品近三十年,想建一家“许昌地方文献博物馆”的打算,文中详细介绍了晓东哥为获得一尊毛主席石膏像骑自行车追机动车三公里的感人故事。2017年5月4日《许昌晨报》报道了晓东哥夫妻俩为弘扬三国文化做贡献,把自己收藏的发表在1959年1月25日及2月19日《光明日报》上一篇由郭沫若的开了对曹操高度评价之先河的《谈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及史学家剪伯赞的《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两篇文章的报纸提供给许昌市图书馆三国文化专题馆的事迹。人们看了展览,了解到1959年史学家剪伯赞的《应该为曹操恢复名誉》曾在全国文化界、史学界、戏剧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曹操形象的大讨论。从1959年1月25日到6月底半年时间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的关于曹操的评论文章就有130多篇,郭沫若、吴晗等纷纷参与评论,曹操的形象开始回归本真,不再片面地认定为枭雄、奸臣。

2018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有八九个月没去古玩市场的我,再次去文峰塔下的古玩一条街市场时,那里已变得冷冷清清。虽然还有不少卖玉石瓷器杂项的小摊,却不见了一个个旧书摊组成的靓丽的风景。偶尔看到有人散发的宣传彩页,才知道从七月份,古玩市场已挪到了新建的曹魏故城。之后在曹魏故城南头路东的一家门店前又见到了晓东哥。他告诉我说他准备把曹魏古城南头路东的一间门面房利用起来,开个三国文献博物馆。五一前再见到晓东哥时,他已开始着手装修。随后他又告诉我说:“在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他准备把他们夫妻俩多年来收藏的153个每个上面都有天安门图案的毛主席像章及电影海报、纪念册、纪念钞、旧书、宣传画还有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国庆当月的报纸合订本等七个品种近千件的文物在公众场合展览,让更多人见证新中国成立发展的道路。感受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激发更多人们的爱国热情。”2019年4月26日《大河报》4月30日《许昌日报》5月7日《许昌晨报》相继报道了他们千件藏品喜迎祖国70华诞的事迹。

2019年6月7日,从曹魏古城南大门进入古城,就看到路东飘着的杏黄旗上“许昌记忆”四个字,还有由原实验中学校长牛子明题写的黑底金字“许昌记忆主题收藏体验馆”的门匾。这就是晓东哥的门店。进入门店见晓东哥正和一对中年夫妇坐在门东面的一树根做的茶几旁喝茶闲聊。见我过来忙起身握手,并向我介绍他的朋友。又邀我一起喝茶。随后看了一下了门店。门口西面由东向西再向北是一组近三米高的书柜,书柜上放着几排旧书及魏都区文联出版的去年的几期《魏都》《莲城艺韵》杂志。南面的一组书柜最上面一尊背着双手昂首挺立的汉白玉毛主席像旁放着一些印着许昌卷烟厂或五七干校等字样有年头的搪瓷茶缸及茶壶。问及晓东哥啥时开业,他说:“一切还都在筹备中。”

在旧书市场日益萧条,旧书摊也如风中之烛渐渐远去的今天,我无法不留恋那昔日繁华的旧书市场,无不留恋许昌的旧书摊。最后衷心期待晓东哥博物馆早日开馆!祝愿他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更愿他们俩收藏之路更广、更宽!更远!愿他们幸福常伴!快乐永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xupkqf.html

藏友陈晓东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瘦鬼
  • 雪儿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