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阳修墓园骑行记

2019-01-31 22:08 作者:憧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被后人称为“天下翕然师尊之”的“一代文宗”。1072年,欧阳修病逝于安徽颍州(今阜阳)。据说宋朝的官员们死后,葬的地方据京城不能超过五百里。1075年赐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后来,陆续有欧阳修的祖母李氏、继配夫人薛氏以及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葬在这里。欧阳修墓园实际是欧阳修的家族墓地,又称欧坟。欧阳修墓前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的欧阳修祠堂。欧坟内建有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庭院中修有甬道,两边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陵园中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大殿(即拜殿)计3间,内设暖阁、神牌、神幔、供桌诸物,供展拜祭奠。殿前有祭坛,长10米,宽5米,高1米。园内旧有石碑40余通,植有松柏诸木。穿过大殿,即欧阳修墓冢。并排西为薛氏之墓。墓前旧有苏辙所撰神道碑一通,已遗失。陵园旧时碑碣林立,古柏荫郁,风景秀丽,有"欧坟烟"之誉,为新郑八景之一。可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碑碣流失,古柏尽毁。现仅存大殿、大门、东西厢房。1982年元月,原新郑县人民政府将欧阳修家族墓地公布为新郑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文物部门开始着手修复。现已建成欧阳文忠公陵园,供人瞻仰。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偶尔的在网上看到欧阳修的墓园在新郑,距许昌骑行也就五十多公里。就有了骑行的念头。更主要的这段时间没什么活儿,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骑车出去逛逛,加上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天天待在家还真对不起这么好的天。

2019年1月23日早上六点多起床洗漱后七点十五开始骑车出发。因事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路线。因而一路上没多问。出村沿文峰路北行到尚集吃了早饭后,一直北行到了新郑西城大桥。向路边的一中年妇打听:“你好,我想问一下去欧阳修墓园咋走?”。她说:“我还没听说过。”随后,我打开了手机百度地图开始导航。就这样一路跟着导航走,很顺利地来到欧阳寺村,路南的一栋栋农舍的北墙成了欧阳修文化墙,那一幅幅衬以文字的山水画,几首欧阳修的词,一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郑氏家训,一副画荻教子的画作,俨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西头路北是一红墙围着的院子约十六七亩,里面中有大量的柏树竹子。不到十一点半,来到了在欧阳修墓园大门前。大门为八字墙,单间硬山式建筑。灰瓦顶,琉璃花脊,檐下有仿制斗拱,门两侧建歇山式配房各一间,大门上的匾额是欧阳修后裔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的描金大字“欧阳文忠公园”。门厅为三间宽心,中高两低,飞檐斗拱,描金重彩硬山顶,门前左右座放两只石狮。左环右顾,很是威严。大门两边的檐下各挂有一串五个相连的红灯笼。大门东面的花坛里是一棵虬枝纵横的没有树叶的直径有二十公分左右的古树。花坛旁立着一新郑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立的可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欧阳修墓的石碑。门额下东西两侧挂着“郑州市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旅游景区(点)”及“新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东侧挂着“欧阳修陵园管理所”及“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的牌子。门前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哥,一个领着一岁多小孩的中年妇女及一个上年纪的老太太。我向他们打了招呼,问进里面要不要门票,老大哥说,“不要门票,光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有老年证也中”。我说:“我只想着要门票,出来时没拿身份证。”随后,我进大门,跟西间里的几个帅哥和一个美女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说;“你们好我不知道咱这里要身份证,出来时也没带,没有身份证能进去不能。”美女说:“我们这里有严格规定,没身份证不能进园,没带身份证,让家里人拍个照片发给你也行”。随后的半个多小时里,多方与妻子联系,都没能与妻子联系上。在大门前望着蓝天下松柏掩映下的墓园,看看时间已经十二点五分。实在不想白跑一趟、随后,我再次与工作人员解释:“你好,我真的跟家人联系不上,能不能通融一下。你看我今天是专门骑车从许昌来这里拜欧阳修的,如果真因为没带身份证,而白跑一百多里地,也怪遗憾的。”随后,美女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有规定,既然如此,你情况特殊,也就这一次,那你填填表吧”。填好表后,她又交代:“进里面可不要抽烟。里面全程监控着呢。”

随后,沿苍松翠竹下的甬道北行,甬道东西两旁除了几棵只有枝桠的老古树外就是一棵棵锨把粗细的高大挺拔虚心有节的翠竹。北行不远有一条东西相通的甬道,甬道尽头各有一个飞檐斗拱、灯笼高挂的六角亭。再北行不远,就来到了欧阳文忠公祠堂。门上边的匾额上依然是欧阳中石的题字“欧阳文忠公祠”,门两旁的黑底描金对联刻的是“欧坟烟雨岚景霭景贯长虹,六一居士文学史学扬天下”。

祠堂前东面的空地上有一组汉白玉雕塑,诉说着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的故事。西面的空地上是一六角形雕栏池子。先走近欧阳文忠公祠,与此门正对的是一块刻有“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的碑。背面刻着1995年5月立的“重修欧阳文忠公神道望石记”的碑文。祠堂里东西两面的墙上各嵌着两块刻有由王安石及欧阳修的门生苏东坡、苏辙、曾巩等写的祭文的石碑,门西面旁的展示柜里是始祖亭侯公像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造像,东面的展示柜里是南唐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偃公像及宋太师欧阳文忠公像。西面的地上放一块刻有貔貅的石碑,东面有一块长方形刻有“宋鸿庆右司郎中学士欧阳公之墓”的石碑。出了祠堂,对面是拜殿,拜殿东西各有一厢房。拜殿前面的院子里,十字甬道分割成的四个花坛,北面的花坛里各有一棵粗壮高大的广玉兰和一棵有些年头的紫薇;南面的花坛里各有一棵茂密的石楠和有年头的紫薇,及剑兰。

出祠堂,就看到几个青年和两个小孩正走进北面的大殿。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出廊建筑。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配房,悬山式建筑。沿走廊西行不远北行,来到西厢房的欧阳修生平事迹展览馆,门前柱子上的对联是“郑地千秋崇祀典;庐陵万代表泷冈”。展览厅内陈列有欧阳修从孩提时代起到入仕做官,以及几起几落,最后位至宰辅的传奇一生。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段段文字,对一代文宗欧阳修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州永丰县人。1007年8月6日生于四川绵阳,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23岁金榜题名中进士,也因此被恩师定位自己的女婿。新婚一年,妻子因病过早离开。后娶薛氏为妻直至终会老。欧阳修一生仕途崎岖,早年殿试因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没让他夺魁中状元。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还有姊妹篇《丰乐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与宋祁-修撰史书《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有曾巩一门六个兄弟,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张载、程颢等。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1069年,改知汝南,自称“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加上本人一翁,”又改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是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在步入仕途后的四十二年中,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效法韩愈倡古文,反西昆,废时文,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一变北宋诗文风气,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文坛的领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他发现了苏洵父子三人和曾巩,又极力推荐王安石,称赞王安石“守道安贫,刚而不屈”。他一生创作诗歌八百余首,词两百多首,散文辞赋五百多篇,是宋诗、宋词、宋代散文风格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欧阳修又主持编撰《新唐书》《新五代史》,在我国古代编纂“二十四史”的作者当中,以一人之力主持修撰两部史书的并不多见;他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他的《六一诗话》是古代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开启了“诗话”这种文学评论的形式;欧阳修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厚,其书法深受颜真卿影响。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他对于《诗经》、《周易》、《秋》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家藏周代以至隋唐时期的金石碑铭遗文拓本,进行整理题跋,编成的《集古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他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他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他又是思想家,他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他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出展厅沿走廊北行后东行,品读墙上和地上牌子上的欧阳修的首词,随后来到拜殿,拜殿为单檐歇山式前出廊建筑。廊下柱子上也刻有一副对联,内容是“参知政事文忠公直谏持正义,六一居士欧阳修道胜文自至。”廊下门东靠墙放着几个介绍欧阳修廉政故事的宣传牌,墙上也挂着几个精选的欧阳修诗词的牌子。拜殿的台阶前有一描金刻着“一代文宗”的鼎式香炉。拜殿内的高台上是一尊高大的欧阳修木雕座像。雕像后的木屏风上描金刻着的“一代文宗”的大字下面从右到左刻着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转序》《伶官传》记载了五代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宠幸的伶官(皇宫内授有官职的艺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拜殿门东西两侧的各有一排展示柜,里面是墓志铭碑帖,窗户下是后认为欧阳修的儿子及夫人薛氏撰写的墓志铭。东面北面和西面的墙上张贴着一幅幅欧阳修从小荻沙学书立志成才从到最后成为道德文章天下宗师的生平事迹图。西墙下面正中的展示柜里放着一些《新郑市文物志》几本《百家姓寻根堂》、《裴李岗》等。

出拜殿东行再南行不远,来到了门额上刻着“醉翁亭记碑刻”的东厢房。门前柱子上的描金对联是“六一文章见精神,醉翁百业归风雅”。两个青年男子和一个青年妇女领着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南面的桌旁锁着什么,桌上放着几块可以拓片的用纸蒙着的碑帖和一袋系着口的墨。南面墙上是醉翁亭记的碑文的印刷品,北面墙上是一副欧阳修的《朋党论》的印刷品。东墙上嵌着苏轼书写的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碑刻。全文以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而成。欧文苏字,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出东厢房、过祠堂,南行不远顺东西甬道旁一条西南东北向的用黑石子铺成的有陵园字样的小路,来到祠堂东面的画荻教子汉白玉雕塑前。(欧阳修母郑氏也成为历史上“四大贤母”之一,与孟子、岳飞、陶侃的母亲齐名。)只见长方形的池子的沙土上是一尊怀里抱着孩子的欧阳修母亲的雕塑,前面是一尊一个跪拜状的孩童手拿荻秆在地上写字的雕塑。雕塑东南不远小路旁东面的圆石桌旁,有几个小石墩。西面是一棵老柿子树,这棵树距地面三十公分纠纷成了两支。因而被称为鸳鸯树。树上挂着一红绳穿着的小木长命锁。树的周围还有些残。树旁东西向的甬道头就是飞檐斗拱挂着红灯笼的醉翁亭。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 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醉翁亭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亭子北面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路东的竹林里,(间或有几棵柏树,据说这里古时这里是欧阳修家族墓群,曾经墓冢累累,香火旺盛,碑碣林立,古柏参天,雨后初晴,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有“欧坟烟雨”的美称。“欧坟烟雨”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每年十月初十,举行“欧坟烟雨庙会”。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古柏尽毁,碑碣流失,寺院颓败。)是一些不是多大的坟头。甬道北头有一条东西路,路北是欧阳修的几个儿子的墓,向西偏北走不远就来到拜殿后面的、周围高大的苍松翠柏掩映的欧阳修夫妇与夫人同茔异穴合葬墓的墓旁。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15米。墓前各立着一块高大刻有1994年新郑市人民政府重立的石碑。东面的碑上刻着一代文宗 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西面的碑上刻着高明清正 宋安康郡太夫人薛氏之墓。欧阳修夫妇墓的西面的小路北面也是欧阳家族的坟墓。小路西头还有一条小路通往欧阳修又一儿子的坟头。(小路中间的南北路直通大门北面不远的那条东西甬道上);路两旁松柏林立。路西的柏树林,就是有名的欧坟古柏。林下是一块块立着欧阳宗亲子孙前来祭典先祖时或欧阳氏后裔前来捐资时立的石碑:顺小路南行来到雕栏玉砌的六角形状元石旁,欣赏着上面的文字花卉。传说欧阳修在此下葬时,村西南突然降一陨石。百姓感动之称其为状元石,后移到墓园供奉以求后裔子孙学有所成。随后来到西面的丰乐亭。(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谪知滁州。第二年,他在丰山附近发现了紫薇泉,便在泉侧建了这座亭院。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离开丰乐亭,又来到欧阳文忠公祠门前恋恋不舍环顾之后,与两个美女工作人员道谢而别。

归途中,回想最多的是欧阳修的一些名言:“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身居高官的欧阳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创作,留下那么多的传世佳作,让当今浮躁的我们远不能望其项背。他的十首《采桑子》让人们领略颍州西湖自然美景之余,更让人们感受到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他另外的一首首诗词又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了位居高官的一代大文豪的文人情怀。千百年来,欧阳修之所以被后人敬仰不仅因为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他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更主要的是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他自言创作有“三上”即厕上、枕上、马上。他那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刻苦写作的精神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道。

欧阳修一生牢记母亲的郑氏家训,力承父亲清廉素志。虽三次遭贬,依旧不改忧国忧民、富国强兵的初衷。在他心中:“天地之间,莫贵于民”。在老百姓心中,欧阳修是能够关心民瘼、体恤民情、宽简爱民的“照天蜡烛”。(宋时对廉正官吏的美称)他始终遵循以民为本,以百姓满意不满意来考量征集的指导思想,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敢于揭露批判邪恶势力,滁州的山水间出现了“前者呼,后者应”的太守与民同乐动人场景;又一年开封一带因阴寒雨雪、民扰冻饿。为省费恤民而取消上元节放灯活动。欧阳修天下承平之时,又不忘居安思危,带领州民修筑城墙以备不虞,又在山上开辟校场练兵。以防饥年盜寇。他因体恤民情换来所去民思,为政宽简而赢得世人赞誉。

千百年来,欧阳修不仅是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照天蜡烛”。更是今天的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在伟大的习总书记领导下,都能像欧阳修那样始终心怀百姓疾苦,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从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以平和心态公正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俯下身子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利。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glpkqf.html

欧阳修墓园骑行记的评论 (共 3 条)

  • 雪儿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