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收藏|阿尔茨海默是一种让人忘记痛苦、返老还童的病

2019-05-03 17:08 作者:快刀树懒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原创: 快刀树懒 三子的查令十字街84号 3天前

三子的老读者朋友一定记得我的奶奶脑子有点糊涂,因为在之前的几篇文章里提到过——对啊,她是患了老年痴呆症,而在现代医学上,这种病的学名是“阿茨海默病”。那么,到底这种病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又是什么样的病性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就来回答。

本打算要在4月23号世界读书日,为你说一本叫《追寻记忆》的书,可是我那时在外地,没什么时间去解读。今天,终于有机会和你分享了。它讲的正是老年痴呆,它也帮助了自己解决了很多的疑惑。

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本书这位很牛的作者。约瑟夫·杰贝里,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主攻阿尔茨海默病。同时,他也是一名作家,曾为英国《卫报》、《电讯报》撰写文章。《追寻记忆》是他写的第一本书。

他的祖父就在他12岁的时候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眼看着曾经像山一样强大的祖父一天天萎靡,眼里慈的光芒也渐渐褪去,作者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想弄明白,自己的祖父到底得了一种什么样的病,人类对这种病的认识又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成为一名专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生物学家后,他走访了世界各地最前沿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机构,还亲自探视了很多患这种病的病人,然后写了这本书。可以说,如果你想知道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最全面的信息,就非这本书莫属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立即入围了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奖,好评如潮。

阿尔茨海默病,你可能会说,这个病知道,不就是爱忘事儿吗,人老了都这样。但这病可真不是只爱忘事儿这么简单,它的可怕程度甚至堪比癌症。在美国有一项调查报告就表明,它是癌症和艾滋病以外,让美国民众觉得最恐怖的一种疾病。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病知识在美国的普及,让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了它的危害性。但是在中国,人们大多对这个病还没有太系统的了解。而且因为跟癌症、脑溢血之类的病相比,这种病的进程非常缓慢,给人心理上的震慑没那么大,人们也就低估了它的威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老龄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都在迅速增加。英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组织预计,到2051年,阿尔茨海默病将超过艾滋病和癌症,成为英国的国家灾难。这本书还提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得这种病。说到这里,你还会觉得阿尔茨海默病离自己很远吗?

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大脑神经元死亡、斑块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就是神经纤维缠绕打结的意思。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悄无声息,发展又很缓慢,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常常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经常看到的、了解到的症状,比如健忘,都是它发病的第一个阶段,叫健忘期。大脑最先受损的通常是一个负责记忆的区域,叫海马,斑块和缠结就是在这里开始出现的。

但其实随着病情的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接下来还有另外两个阶段。

在健忘期以后,是阿尔茨海默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混乱期。在这个时期,病变已经从海马蔓延到了大脑的其他部分,大脑很多地方都逐渐被斑块和缠结占满了。这时候病人不光记忆力更差,还丧失了照顾自己日常起居的能力。他们再也不认识自己的亲朋好友,经常走丢,还会出现焦虑、妄想、恐慌一类的情绪问题。

这种情况持续几年以后,阿尔茨海默病就发展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极度痴呆期。这时候,人的大脑就像被大火焚烧后的土地,神经元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遍地的斑块和缠结了。这时病人进入了全面衰退的阶段,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不知饥寒,没有悲喜,甚至连吞咽和大小便都不能控制。这个阶段的病人,医学上被认为已经进入了“死亡前的死亡”,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不管是童年快乐,中年的辛劳,还是老年的悲惨,对他们来说都已经不复存在。让人略感欣慰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越往后发展,病人对自己遭受的痛苦就越不自知,这多少也算是阿尔茨海默病给万般苦难的病人做出的一点补偿了。但到了这个时期,病人的亲人和家属就不但要承受24小时护理的压力,还要面对被至亲彻底遗忘的痛苦了。

你可能有点不理解,如果只是忘记了所有事情,就算有恐慌之类的情绪,好像听起来身体上并没有什么痛苦,为什么作者会说病人在遭受“苦难”呢?作者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阿尔茨海默病众多的症状中,有一种不太为人知的视觉改变。之所以用“视觉”这个词而不是“视力”,是因为病人的眼睛和视神经都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大脑的顶叶和枕叶,也就是大脑对应头顶和后脑勺的区域。这两个区域负责的是视觉空间和视觉认知的管理,换句话说,一个东西的立体感、它是什么形状、怎么运动,以及这个东西隐藏的内涵。比如玫瑰花代表的是爱的含义,这都是由顶叶和枕叶来分析的。视觉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下楼梯会不知深浅,书看完一行就找不着下一行,还认不出特定的颜色,有时连自己的脸都认不出来。

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病人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有人用了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能对此有所了解。1995年,61岁的美国艺术家威廉·尤特莫伦被诊断出了阿尔茨海默病。于是他决定,从此每年给自己画一幅画像,来记录病情的变化。

第一张是他患病前画的,后五张是他患病后画的。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疾病的进展,威廉笔下的线条越来越简单,色彩越来越暗淡,画像也越来越抽象。到最后一幅的时候,他的自画像已经成了一个灰暗的轮廓,五官更是没法辨认。而在那之后,威廉甚至连这样的画也画不出来了。威廉以他独特的方式,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阿尔茨海默病不断蚕食他大脑的过程。他的妻子说,“他在这些自画像中,传达了跟疾病抗争时的恐惧和悲伤”。

阿尔茨海默病就像病人脑海里的橡皮擦,无论他的人生曾经多么辉煌,到最后终究逃不脱一片空白的结果。2009年,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琨,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证书。但因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那一刻,他其实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毕生研究、造福世界的光纤科技了。不管是谁,只要被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就都会像他的病友、美国前总统里根说的那样,“走上了生命日衰的旅途”。

岁月变迁,每个人的青都会逝去。对于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来说,和岁月一起凋零的除了肉体,还有灵魂。一生劳碌奔波,到最后却再也找不到自己奋力打造的那个家,再也认不出自己最深爱的伴侣和孩子。而对他们的家人来说,看到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那个人,渐渐变成了一个彻底的陌生人,又怎能不觉得黯然神伤。

如今的药物干预只能减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但我相信这个医学界的大难题迟早会被我们攻克的。

那这种病可以预防吗?当然可以了——建立良好的社会与家庭关系、经常锻炼身体、尽量少生气、多吃五谷杂粮,都是有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退休后应该每天学习点新知,不要让脑子闲下来,比如没事就看看三子写的文章,也是必不可少的。

写到这里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你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自己瞬间又想起了奶奶,鼻子突然有点酸涩,所以想把书先放一边吧。

三子的奶奶为几个儿女奋斗了一辈子,最后却落得个孤独终老的下场。当然,最终一段旅程只有妈妈陪伴着她。

亲眼看着奶奶患阿尔茨海默病,到现代医学的无能为力,再到她的离去,我的心情无比的复杂。可是现在想想,自己又非常感谢这种病,因为它至少给她带走了一部分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使她时而开心,时而哭泣,完全像个小孩子那样……

这篇文章的最后呢,我希望你把它分享给身边的老人,因为书里提出65岁往上的老人患痴呆的概率是十分之一。让我们一起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关心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他们送上一份温暖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zypkqf.html

收藏|阿尔茨海默是一种让人忘记痛苦、返老还童的病的评论 (共 8 条)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稚藕弋
  • 心静如水
  • 从余东风
  • 倚石老人
  • 程汝明
  • 听雨轩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