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爱,创造独特

2020-11-29 12:43 作者:大生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创造独特

轻轻地诉说,诉说中国的昨天,

美的吟诵,吟诵亮丽的今天。

穿越古今,让我震撼,

这里有一种深爱勇往直前!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静静地聆听,聆听历史的波澜,

深深地品味,品味五彩的心田,

苍桑简朴,让我铭心,

这里有一座建筑立地顶天!

――寻访

如果说大上海总有点不可一世的感觉,会用挑剔的目光审视才华的话,宁波则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这种包容和大度,给了众多人士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使得宁波鄞州新城区的建设异乎寻常的绚丽多姿。

王澍,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获得建筑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大奖的人,就把他对民族文化深爱的作品,种植在了这片东海的沃土上。

第一次走近宁波博物馆,在一片现代建筑中,这座立于砾石上的建筑分外独特。看见它,使我想起青藏高原巍峨而又充满苍桑的大山,裸露的脊梁不屈地直指蓝天。这座四四方方、严格对称的建筑看上去不可摧毁,显示着稳定和力量,外墙上充满着各个朝代的旧砖残瓦,每一个断面或沉思或在今天的阳光下述说着历史,墙体上切凿出多个随意布置的小型开窗,像一双双历史的眼睛注视着今天的发展和变化。

在博物馆的三楼,有一个宽敞的平台,整体建筑在此分割成参差不齐的五个部分,像是一片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山脉,把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元素,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

站在这块地方,迎着风,我似乎能听到建筑师那深爱的心声,那种对历史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有力呐喊。千百年来,生活在东海之滨的宁波人,在与风斗与天斗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守卫家业的建筑方法――“瓦片”技术。这种技术集合了一切可用的旧砖残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台风造成的损失,几乎完美适用地变废为宝。

博物馆的建筑再现了这种技术,使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我们,永远记住了在中华建筑史上有着如此优秀的变废为宝的建筑方法。

也许没有普利兹克奖的光环,这座苍桑、简朴略带笨拙的建筑物引不起人们的刮目相看,如果不是这个大奖具有至高无上的终身荣誉,也不会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古建筑文明该如何与现代对话?要不是宁波这块热土大气地开放和久远的熟虑,建筑师的才智、洞察力和深爱的献身精神就没有展示的舞台。

山,是生命的依靠,水,是生命的起源。在一片看似荒芜的砾石地上,建筑师设计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河水穿过建筑物的中心,一丛丛的小花野草点缀着河的两岸,美丽的红鲤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曳。象征着从远古走来的文明,如山一般地稳重,似水一样地流长。广阔的空间感,让人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了这座建筑物将力量、情感和实用凝结在一起的非同寻常,它封存着历史,也成为了宁波的地标,把宁波人热爱生活,善于生活贴切地展示在大地上,让一切变得意趣盈然。

厚重的文化积攒,成就了非凡之作,爱的心思体现在方方面面,只有对自己的祖国和事业深爱的人,才会一路苦苦追求,让爱绽放出独特的耀眼的光芒。

与博物馆隔街对望的是鄞州公园,它像是一颗绿色的肺,为博物馆增添清新的气息,鹭欢快地飞翔在园中湖水的上方,不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闪着七彩的光芒,跨越公园的上空,博物馆和现代化的水街组成了苍桑巨变的时空,血肉相连,一脉相承,就像玻璃金字塔座落在卢浮宫那样必然,大写的中国人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上刻下了巨作的辉煌!

有什么能让建筑物本身收集“历史”更为震撼呢?!细细品味,每一处都让你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延续。“半山半房”的建筑顶上,红色的旧瓦片组成了一朵朵飘浮的祥云,带你走进从前,飘向未来。它的内部装饰,将现代化的钢筋构架、玻璃与传统的竹编、混凝土相互融合,天衣无缝,让你在看展的同时得到双重的感受,诗意化地穿梭在古老和现代的空间,找到了传承文化中历史和现代的精神慰藉。

正如普利兹克奖颁时奖词中的评论:“讨论过去与现代之间的适当关系是当今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师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并且有世界性的建筑。”这就是我们在大拆大建,人工造物的过程中,如何保存历史和生活的记忆的解答。

愿所有对事业的深爱汇流成河,把辉煌的中华文化传承进未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dxbkqf.html

深爱,创造独特的评论 (共 5 条)

  • 水墨残荷
  • 蜜糖
  • 淡了红颜
  • 剑客
  • 诗心云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