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歇后语、俗话

2020-06-14 23:18 作者:老秋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们景德镇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代镇巴佬从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歇后语、俚语、俗话,它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生活化色彩。比如“瓷器脑袋--不开窍”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头脑不好使唤的人,既形象又贴切。又如“喜字坛装辣椒--辣不出来”,亦是。然而,凡事无绝对,有些景德镇俗话,外埠人未必能弄得清楚明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巷尾老张家,爸是英雄爸爸,姆妈是英雄姆妈。婚后十年,共同养育了三男俩女。真正实现了拜堂时的祈愿儿女满堂。不过,儿女满堂后日子可不见得滋润。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况且老张家子女多,经济收入低,逢年过节少不了工会组织困难职工补助,日子过得的确紧紧巴巴。他们家吃饭的时候,是最热闹的场景,儿女端碗一拥而上,互不相让,常听到老张急得用筷子敲着八仙桌啪啪响,训斥儿女们:“做么得,你们“打王家洲?!”“打王家洲?”话从何来,不解其意,儿女们端着饭碗,面面相觑。须臾,管他什么“王家洲、李家洲”,又重新投入了“战斗”。

王家洲是景德镇的一处地名。地理位置西至沿江东路,东至何家洼。清初民未时期,专门从事次品瓷器加工与销售的地方。据说当时比邻的苏湖会馆会首执意强占这块小本生意的地盘,引发了声势浩大,轰动景德镇的三打王家州擂台战。最终因洲民不屈不饶,据理力争,保住了地盘,结束擂台战。父亲的一句话,就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过往

古今中外生活中没有不骂人的人。我见过镇里的古稀老妈头骂人。起因是她在河边洗衣服,有个顽皮的崽俚站在她的上游,有点恶作剧,故意把河水搅浑。于是引发了一场“镇骂”。

老妈头骂人不讲究章法,更谈不上出语典雅、借题发挥的骂人艺术。信手拈来,好像路过河滩,随手捡起一块瓷片掷向对方。其中有一句本土骂人话“倒街咯”。三个汉字,平仄粘连,能嗅到浓浓的烟火味道。据老人们相传,解放前景德镇的厂前、公馆岭、头门下建筑物很多,尤其是晚上,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就会借宿屋檐下。天借宿屋檐下无所谓,日严寒,由于饥饿,或者身体健康原因,有的流浪人便倒毙街头。无人收尸,实在令人寒心。不知道什么原因,此事演变成了骂人的话,咒人死得没人管。被骂的崽俚不解其意倒也无妨,若是崽俚的姆妈听到,定会怒火攻心,责怪老妈头刀子嘴。后来,“倒街咯”这句叫人听来不适的话,也被镇巴佬赋予了新的内含,往往拿来教训平生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不考虑自己将来出路混混。变成了醒世恒言,也算是化腐朽为神奇吧。

出来找人办事,谁不图个一帆风顺,偏偏偏天有不测风云,事与愿违。现在讲的是运气差,冇找对人。过去镇民似乎也有句俗话。“碰到马鞍山井里的塌鼻子”。景德镇有许多山,马鞍山只是其中一座。而且成了当今镇民们休闲的好去处。至于马鞍山什么时候是有口井,井里是否有个塌鼻子,塌鼻子是人还是鬼,是否像巴黎圣母院敲钟人西莫多一般模样,没见过史料记载。不过是鬼也好,是人也罢,总之就是活生生的倒霉鬼的化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景德镇还有许多俗话与歇后语:“乌屎子”“九斤一样咯”“马鞍山炮子穿心咯”“茶壶里装扁食--筛(倒)不出来”“七个人捺眼,八个人吹箫”“景德镇开门--满街是瓷(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jpubkqf.html

歇后语、俗话的评论 (共 3 条)

  • 雪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