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搬一次家等于一次别离

2022-09-12 08:45 作者:独自行走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搬完家还剩下一些零碎,拆迁办催着要交钥匙,和父母最后一次去巡视那个住了十六年的家,居然又找到一些宝贝。

比如在地下室收拾出的一张铁锨,锨是圆头的,把较短,锨背锈迹斑斑,锨头却依然锋利。

我问爸,这是什么时候的锨?爸说,这锨可有历史了,还是我在部队刚提干时领的,跟了我四十多年了。

我说,还有用吗?扔了算了。爸说,可不能扔,用途大了,前几年开荒种地,还多亏了它。另外,谁家装修,用来和水泥,和沙子,离不了它,好几家来和我借过了。这我倒相信,城市里的人家,最多储备把钳子螺丝刀啥的,像锨这种农用工具,有的确实不多。

其实,说锨是农用工具,有些小瞧它了,在军事上用途也很广泛,比如构筑掩体,挖地道,挖猫耳洞啥的。父亲部队里的锨,主要用来固定加农炮,加农炮算是野战炮里的“大哥大”,吨位重,射程远,后坐力强,固定时,需要在着力点上挖坑,防止它跳弹。

军用锨的钢材质地远较一般农用锨好,不会轻易卷刃,战场上拼到弹尽粮绝时,还可以防身。电视剧《亮剑》有这么一个情节,一帮炊事员轮着铲勺嗷嗷叫着,冲向了日本人的阵地,设想,要是人人端着一把铁锨,其战斗力是不是要陡生好几个数量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问爸,在部队家属院开那块菜园子时用的是不是这把锨?爸说是啊,这么一说,这张锨还真有保存的价值。

我算是在部队里长大的,一直到高中毕业离开,前后呆了十几年。

大概八零年前后,部队突然下文,允许家门前的荒地自由处置,于是,家属院成了南泥湾,家家门前的空地开辟成了菜园子。我们家那块菜园子有两三分的规模,承载了我们少年时许多美好回忆,现在想来,温馨满满。那时,父母年轻,我们姐弟三个尚小,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人生处在上坡路上,这张锨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一张锨上升到这样的人生高度,,哪还有丢掉的道理,必须作为传家宝留存下去。

还找到一件珍贵的文物,一个铜板雕刻的雄鹰。

雄鹰架在一个黄铜底座上,底座是整发的炮弹底座,雄鹰是炮弹皮展平后切割而成,底座非常沉重,铜体略微有点锈蚀,发着幽幽的金属光泽,雄鹰边缘锋利,外形有些粗粝,,整个看起来有一种重金属的质感,颇有些后现代的艺术色彩,这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纪念品。

那一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济南军区没有整体参加,父亲所在的炮团只去了几十个兵,用来开牵引大炮的重型卡车,其中有一个兵是我们的小老乡,这个工艺品是他们凯旋回国时,带回来的。

真正见到越战老兵,还是在八五年,那年我在部队145医院住院,晚上没事,偷偷从隔离病区溜出来,穿着病号服满医院转悠,有时转到外科病房,会看到很多拄拐或空着一只胳膊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酒,大呼小叫,吵吵闹闹,医生和护士从眼前经过,全都视而不见。我有些纳闷,要知道在我所住的那个病区,别说喝酒了,就是随便在外面转悠一下,都会被小护士们呵斥。

回去后我问护士小白,小白说,那是从老山前线转来的伤员,年轻轻的就没了胳膊腿,挺可怜的,他们自己一时也接受不了,领导说了,只要他们不闹得出格,随他们闹去。

再去病房转悠时,我看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敬意,甚至有想和他们交谈几句的冲动,在我心目中,他们是当仁不让的英雄。只是那时还小,对这些貌似粗鲁,实则心理悲苦的年轻人多少有些畏惧。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不知道他们过得还好吗?

在厨房的橱柜里,妈又扒拉出一叠碗,碗是普通的瓷碗,上面印着蓝色的花纹,估计是上次搬家塞到橱柜角落里的,因为塞得太深,一直没拿出来用过,想来也十六七年不见天日了。

我问妈?这个还要吗?妈很严肃的说,这个得要,不能把饭碗丢了。

汉语真的博大精深,如果仅仅说一个碗,哪怕金的银的,扔了也就扔了,但加上“饭”字,寓意一下丰富深远起来,似乎关乎着一个人乃至一家人的命运,碗的重要性立刻呈现,哪怕这个碗豁口疤瘌的,也得供奉起来。

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的拿好,放到楼下车里,估计到新家后,它们依然会被搁置深宫,N年不见天日。

还没完,一会儿,妈又从卧室的立柜里扒拉出一床被子,很俗气的大红颜色,摸上去有些潮乎乎的,我说这个还要吗?妈说,这个得要,别看有点破,但里面的棉花是新的,是我亲手缝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我想,家里比这个好的被子还有七八床,现在天都供暖,,哪里能盖得过来,料想拿回去以后也是被搁置。

都说人老了要做减法,不用的东西该扔就扔,说说而已,哪有那么容易,如果明天再让父母来扒拉一遍,估计还能捡回不少据说很有价值的东西。

我也有收获,居然在书橱一些破烂本子中间,翻出我的大学毕业证来,自打毕业后,我印象里就没怎么见到过它,竟然藏在这里。那时的我头发老长,两腮凹陷,颧骨突出,上唇有浓密的胡须,一双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迷迷瞪瞪,晕晕乎乎,像是没睡醒,又像是个瘾君子,

这是我吗?我颇有些怀疑,感觉比现在还成熟,怪不得上大学时,不招女生待见,终于知道原因了。记得有一次,我拿出大学时的照片给女儿看,看毕,女儿由衷的赞叹道,“爸,你那时是真丑啊”,当时我还有些愕然,现在看来,女儿所言不虚,孩子不会说慌。

一声叹息,之所以老气横秋,都是那时生活条件不行,没有酒喝的缘故。

这是最后一次来这个家了,告别时颇有不舍,它承载了我很多温馨的回忆。

回忆最多的就是喝酒的场面。

我们家是一个喝酒的家族,秉承父辈的基因,姐弟三个都能喝点,非但我们能喝,找的人生另一半也不遑多让,于是,但凡逢年过节,碰到一块,小聚小喝,大聚大喝,绝对不会不喝。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年初二。

山东的规矩,年初二要走丈人家。我是姐弟三个里,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的,老婆子家也在济南,通常是一大早走,在她家吃完中午饭回来。弟弟一般是年二十九从上海直接回弟媳家里,初二这天回来;姐姐一家也是这天下午到。于是,平时有些清冷的房子一下涌进十几口人来,颇有些喧嚣吵闹,沸反盈天,但父母高兴,妈一个劲的说,家有千口不嫌多,爸也高兴,连平日舍不得喝的茅台也拿出来了,

姐夫哥酒量大,会劝酒,号称“大忽悠”,弟媳妇职场精英,见惯大场面,酒桌上经常巾帼不让须眉,号称“小忽悠”,大小忽悠碰到一块,喝酒的高潮一个接一个,哪里还能收的住,最后,都喝多了,各自找地方睡觉去了,收拾残局的事只好交给父母。

后来,爸便给我们限量,白酒不能多于四瓶,啤酒至多三箱,实在收不住了,也要留一两个清醒的,好刷锅洗碗。

尽管爸谆谆教导,但真正做到的时候很少,喝酒的人都知道,一旦上了酒桌,往往就身不由己。

于是,一旦聚到一起,照样人欢马叫,觥筹交错,不醉不休。第二天,妈会去邻居那里祷告,不好意思,家里孩子都来了,吵吵嚷嚷的,肯定影响你们休息了。人家会通情达理的说,没事没事,理解理解,这样的情形,一年怎么也要有个几次。

从今以后,这一幕再也不会发生在这里了。

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有过年时和父母一起守岁。

平时回家,我一般吃过饭就走,很少在家里住,但年三十这天晚上,一定要留在父母家里,我们老家的规矩,过了十二点才能拜年,那时也是节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人都昏昏欲睡,但只要时辰一到,随着外面鞭炮声骤然炸起,高潮会猝然来临,家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姑姑的,舅舅的,本家几个小辈的,战友的等等,或早或晚,纷至沓来。

通常也没多少话,标准的对话如下,“过年好!过年好!家里都挺好的吧,挺好的,你也挺好吧,挺好的,挺好就好,过了年咱们抽空聚聚,好!”,然后就挂掉了。

刚开始那些年,春节晚会还算精彩,赵本山的小品会在接近十一点准时出现,过了十二点还可以放鞭炮,精力也充沛,熬到十二点没啥问题,这些年,春节晚会越来越成为鸡肋,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没了期盼,因此,整个年三十,院子里静悄悄的,和平时也没啥两样,往往到不了十一点,便哈欠连天,我和妈便回屋睡去了,留下爸一个人坚守在客厅的电视机前,等着午钟声的到来。

迷迷糊糊中,听到家里电话响起,听到父亲的寒暄声,“过年好,过年好,都挺好的吧,都挺好,你也挺好吧,挺好,过了年抽空聚聚,好”。

我知道,一年又过去了,高适的《除夜作》中两句诗突然涌入心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明早起来,两鬓的头发又要白了数根,奈何?随它去吧,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从今以后,这一幕也不会再在这里出现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fhbdkqf.html

搬一次家等于一次别离的评论 (共 4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 丫丫

    丫丫欣赏佳作!!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