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星台下话扯谈

2019-10-13 18:47 作者:文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实之一五三

摘星台下话扯谈

文生

节日里,老文的儿子从城里开车到村里,拉着老文去县城摘星台公园玩。

公园里人们熙熙攘攘,人们忙着拍照,老文和家人也拍照了不少,老文也用手机拍照了若干。

老文是风景盲,在他眼里,各地风景无非千篇一律,摘星台也如此,只是附在它们身上的故事才让它们引人注目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牙牙学语的小孙女问老文:“爷爷,摘星台是摘天上的星星吗?”

老文说:“说的是商纣王在这里对他叔叔剖肚摘心。摘心不好听,就说成摘星。”

小孙子女问:“商纣王为啥这样做呀?”

老文说:“商纣王是个坏人,他叔叔说他,让他做个好人,他不但不听,还把他叔叔的肚子剖开后把心摘出来。”

小孙子女问:“他杀了人,法院是不是判他死刑呀?”

老文说:“他在历史上被判了死刑。”

儿了听了说:“,别说的这样吓人。小孩子听了晚上要做恶的。这是摘星台,是说商纣王想在这上面摘星星。”

小孙子女问:“商纣王摘到星星了吗?爷爷也给我摘个星星。”

老文说:“没有,这个谁也办不到。”

儿子抱起孩子,对老文说:“爹,你读了不少书,到处扯闲话,还拉出不少古文吓唬人,其实对古文没有系统读过,东一下西一下,有点感想而已。摘星台就是摘星星的,为啥说摘心台呢?把小孩子吓坏了还行?商纣王做过不少坏事,但建摘星台为了浪漫的摘星星也是事实。”

老文说:“那你们到前边玩吧,我在后面慢慢看。”

老文一边走一边想商纣王的事。

商纣王继位后,他的叔叔们辅佐,励精图治。但是商纣王沉迷于酒色之中,宠信妲已,重用奸臣,于是“微子去之,萁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比干被纣王挖出心肝,血染摘星台。

后人为纪念比干的忠心,殷都朝歌的摘星台后改为摘心台,上面建造石坊,上书“忠烈坊”,中间石柱上刻悲壮的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

摘星台景区有殷朝六七圣贤君故都碑、陈婆造心经浮图、麒麟壁、无耳朵狮子、扯淡碑、三仁祠、朝歌成语苑、淇河诗苑、林坚台等景点。

老文走到扯淡牌前,见到一块被玻璃罩保护着的石碑,石碑上的字已经有些模糊了,看清楚还有点费劲。

有一群人围着碑看,听着热心人解说:

明朝崇祯十七年,云梦山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衣衫褴褛,疲惫不堪,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姓啥叫啥。这人多年在云梦山潜心修道,道号“泰极仙翁”,死前,为自己凿好一块墓碑,碑文神秘…… 

大家看,这墓碑圆首方座,石材简陋,高不到两米。在古代,这样的墓碑称为“碣碑”,主人的身份比较低。问题在于很少有道人死后立碑,因为这不符合“无为”的道家思想。

  可是这个道人打破惯例,刻意为自己树碑,显然想表现某种情绪,可又讳莫如深、欲言又止……。

这块碑正反两面都刻有文字,正面碑首横刻着四个大字“再不来了”,下面是醒目的“扯淡”二字,于是这石碑就叫“扯淡碑”。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碑文写的是“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蒙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背面碑正中竖刻“为善最乐”,两侧刻有一联,右为“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为“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讲解人继续说:碑的主人自称“水木氏”,用拆字法表示自己姓“沐”,碑文写的是,燕人沐氏,于崇祯甲申年间(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来到淇县云蒙山修真,事迹已被载入了甲申年的史书中,我不敢多说。我不说自己的年龄,有人说我活了一十有二纪,我说:“呵呵”。

碑文再往下的意思,仙翁沐氏四大皆空,每日和琴棋书画为伴,抱病后刻了这块碑。石碑背面的左右两联,是说此生问心无愧,修行的方法,没什么特别的,就在自然之间。

这里解释一下,古代的“一纪”是12年,也就是说仙翁沐氏生活了十二纪144岁。

仙翁沐氏的真实身份是啥?有好几种说法。

说法一,仙翁沐氏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上吊而死是假象,实际上是李代桃僵后出逃。崇祯逃到淇县云蒙山修炼并死在这个地方,当然不敢提起自己的名字。不过问题是,崇祯的尸体被李自成发现,李自成还将他和皇后的尸棺摆在东华门示众,不知道崇祯帝是如何假死出逃出来的?这大概从“崇祯甲申年间(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来到淇县云蒙修真”附会而来。

说法二,仙翁沐氏是明朝的某个大臣。崇祯死后,沐氏逃到云蒙山隐居修道,原来还抱着东山再起的念头,但后来清军入关后统治逐渐趋于稳定,意识到要想光复明朝是不可能了,他活了144岁,死前发出绝望的悲鸣“扯淡”!

说法三:很有可能是现代人穿越到清朝的,因为“扯淡”不像古人说话的习惯,很像一个现代人的口气,而且“扯淡”头上还有“不再来了”四个字,好像一个穿越者回到古代,闹腾了一番后,无法改变什么,离开时只好呼喊“老子再也不来了”。

老文听罢,想,这可真是“扯谈”!

老文又回想到商纣王身上,史书上记的也好,民间的传说也罢,都是商纣王肉林酒池、宠信妲已、炮烙剖心、残害忠良、穷兵黩武……,是个非常残暴的君王,商代的天下就是在他手里失去的,自然由他负责。

商代失去天下,周人强调是“有德着方能有天下”,意味神失去统治天下的资格,天下只能由人间的有德君主统治,使我国不再由神权统治,只能是世俗统治。

商纣王也成为历代的镜子:“殷鉴不远,在后之世”。什么是殷之鉴?左传指出:一个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老文认为,这个总结对,商纣王就是没有处理好“祀与戎”。

在商代,祭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商代的祭祀是非常繁琐的,各个祖先、列祖列代都要分别祭祀,有什么行动也要占卜和祭祀,这样三天两头就要进行祭祀,每次祭祀的形式都非常隆重,牺牲众多,不储备大量的肉、酒根本应付不过来,“肉林酒池”是当时祭祀现实需求,不过到了商纣王时,更加变本加厉,而这些东西,都是靠各路诸侯国的进贡解决,同时还要进贡美女之类,妲已就是诸侯进贡的,面对越来重的负担,各路诸侯国自然有怨言越重。

戎就是打仗,周武王灭商前,商纣王忙着征讨东夷。而征讨东夷的费用,自然是沿路的诸侯国出……

商纣王一天到晚祭祀和东征西伐,自然加重了各个诸侯国的负担,导致他们的离心离德,最后周武王一呼,牧野一战,商纣王溃败,跑到摘星台上自焚……

祭祀是商王统一意识形态和决定行动的方式,戎是维护天下安全,但是这两个方面商纣王都做的过头了,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自已的焚身。

祭祀方面,后来的统治者不再滥祭祀,可谓吸吸取了教训。但戎方面在多说一下。

商纣王认为,东夷是商王朝的威胁,早日除掉才好,不能让其坐大,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远见,也为隋炀帝、唐太宗所认识。隋炀帝、唐太宗集中兵力多次征讨东夷,不同的是,随炀帝失去了天下,唐太宗三次征讨才算成功。后来,果然东夷占了中原而称王。虽然历史上东夷具体位置不一,但大的方位是一致的。

什么是殷之鉴?就是国之大事,一是要改革,二是不能急于求成。祭祀要改革,不能滥祭,滥祭劳民伤财,导致人们离心离德。戎要有长远战略,一味和不行,一味打也不行,和、打之间的角度要掌握好。汉初与匈奴的和谈是谋略,而宋朝的檀渊和谈是屈辱,无它,由后来的结果而判定:汉终于打败匈奴,而宋始终在军事上处于下风。纣、炀更是滥用军力失去了天下。

老文常感叹,我们的历史经验多的是,但常流于感性认识,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大约还是“民不可使之知其所以然”的传统观念,因为民众知道的多了,对统治者是约束,于是大而化之,要不就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神秘化。

老文坐儿子的车到老城主席像前下车,再坐公交车回家。

回到家后,老文想起史书和民间用“荒淫无耻、残害忠良”甚至“亡于妲已”为商纣王定性,这些活没有说错,但并没有真正总结历史。

老文想:如果不能透过表象真正总结历史,那才是真正的“扯谈”。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9年10月13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ewxpkqf.html

摘星台下话扯谈的评论 (共 6 条)

  • 三角
  • 今生依梦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岭上月明
    岭上月明 推荐阅读并说 拜读了!入情入理!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有力!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