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诗:生存和栖息的诗意

2022-12-21 09:44 作者:河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哲学诗:生存和栖息的诗意

作者/李泽厚

慢慢走,欣赏啊,活着不易,品味人生吧。“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一点也不寻常。即使“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它融化在情感中,也充实了此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死亡,克服“忧”“烦”“畏”。只有这样,“道在伦常日用之中”才不是道德的律令、超越的上帝、疏离的精神、不动的理式,而是人际的温暖、欢乐的天。它才可能既是精神又为物质,既是存在又是意识,是真正的生活生命和人生。品味、珍惜、回首这些偶然,凄怆地欢度生的荒谬,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机器,不是动物;“无”在这里便生成为“有”。

海德格尔也讲情,但情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一种盲目的冲动,他的情是空的,他把本真和非本真分开,那是一个错误。而中国哲学,本真就在非本真中,无限就在有限中。他定要两分,那就有问题。他只强调自我选择、决断、走向明天,但怎么走呢?所以,他的哲学很容易为纳粹所用,所以我说海德格尔之后该中国哲学登场的时候了。现在也许还太早了一点?我要说的是,且不必管这些,让哲学主题回到世间人际的情感中来,让哲学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虽知万相皆非相,道是无情却有情。以眷恋、珍惜、感伤、了悟来替代那空洞而不可解决的“畏”和“烦”,来替代它而激发出的后现代的“碎片”和“当下”。不是一切已成碎片只有当下真实,不是不可言说的存在神秘,不是绝对律令的上帝,而是人类自身实存与宇宙协同共在,才是根本所在。

在《我的哲学提纲•第四提纲》(1989)中,我借用朱熹批判佛家的话——只有极少的人注意到了这个引用——它恰恰可以应用到海德格尔的理论上,怎么让“空”“无”变成实的东西呢?佛知空而执空,道知空而戏空,儒知空而执有,一无所靠而奋力自强。深知人生的荒凉、虚幻、谬误却珍惜此生,投入世界,让情感本体使虚无消失。所以,回到这个世界,回到人情当中,就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哲学—宗教境界。朱熹评说佛家:“只见个浑沦的道理,至于精细节目,则未必知。”这对今日的海德格尔等人也适用。我就是要以情本体来填补海德格尔。

就是要想一想,你选择什么、决断什么。不要怕被批评为“非本真”,也不要怕被说成“浅薄”。因为:第一,人是被扔入的,不是自己选择被生下来的,而生下来就有一种继续活的欲求,这是动物都有的本能,无法避免。第二,人活在一个“与他人共存”的世界里,而与他人共同活在世界上,这就是“日常生活”。它是“非本真”,也是“本真”。就看你如何对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这不只是理性命令(凝聚),而且是情感性的人生态度、生活境界。所谓情本体,就在这日常的生活中,在当下的心境、情和“生命力”中,也即在爱情、故园情、人际温暖、漂泊和归宿的追求中。人应该是丰富而多元的,只有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才能使人把握偶然性,消除异化,超越死亡,实现人本身,并参与建立心理本体。我想,这也就是填补海德格尔的“空”了。其实,这也就是重视生命本身,重视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提升到哲学的本体高度,心甘情愿地回归我们普通的日常的人生,在其中而不在他处去努力寻觅奋力的生存和栖息的诗意。(摘自《人生小纪》)(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诗呆子点评:

何为哲学诗?我想这就是。情感哲学之于诗意栖居,化腐朽为神奇,普通而卓然者,哲人乃李泽厚,诗人乃东荡子。诗哲之间,珍惜时间性之感伤乃宇宙眷恋,消除虚无乃精神黑暗!人活着,离不开时间—情感—偶然,包括完整和碎片的较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eovdkqf.html

哲学诗:生存和栖息的诗意的评论 (共 3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