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家碧玉“松丰台”游散记

2022-06-25 20:30 作者:阿生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浙江平湖当湖镇的建国北路,有个2011年重新修建的风景点,这个景区的名称是什么呢?

她的名字,在景区中段,千年银杏的边上,面向东方假山上,从上到下,清晰地写着绿色“松丰台”三字。

一个小小的景区,却藏着一棵至今已经成活1180年的平湖银杏树王,也许,你会反问我:“天晓得,你在胡说。”

但这儿 ,我郑重地说道:“朋友,这是我们地方志上,用相当的篇幅,记载了这银杏树的有关历史,不信,我可陪你查方志。”

据史料记载:平湖当湖镇建国北路“松丰台”景区,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42年的唐代。

在此建造了德藏教寺,缘由是唐代玄奘取经回到长安之后,为了宣传佛教,当政者开始在全国各地建设佛教寺院,传授佛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我们当湖镇 ,这德藏教寺(又称北寺),是当地最早建造的寺院,建造成功之后,香火繁盛。

当时,在建设寺院的同时 ,种植了几棵银杏树,现在,我们在景区中间,见到的树王银杏树,就是种植于唐代建造寺院的同时,种植的银杏树的唯一遗存。

最近,因为乍浦朋友来看望我,说起了“松丰台”景区,因为,他曾经在那边附近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个地方相当 熟悉。他说道:“老地名,现在里边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棵千年的银杏树。”

我就说道:“说着不如撞着,我们过去看看吧!

“不好意思,我下午要赶回乍浦,你有空,就自个儿去看看吧。”

朋友因为有事,只得作罢。

过了几天,又是五一放假,于是,我就抽空来到发那个“松丰台”景区。

我先在树王边上,看过花岗石上雕刻的树王的介绍,抬头,重新观察,打量眼前的千年古树,晴朗的天空下,面前的一千古树树枝上,。依然呈现出绿色的树叶,证明生命的延续的活力。

粗看,树王树叶不多,但底部粗大,要三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这棵银杏树,树底往上二三米处,涂上了白色的石灰水,再往上约十米处,大树分杈,分为东西二支,倾钭向上延伸,分枝的上面,长了一些树叶,树高约三十丈。

在树王前拍照、仔细观察现在的近况,只见树王的分叉处往上,做了四道铁制作的抱箍,在树王的西面,用两根约50公分的圆木,成人字形顶在树王的树路段上,四周,用粗的铁丝,均匀地拉上铁索,一头系在树王的抱箍上,一头系在树王边上的固定桩上。

在树王的四周,用木头做了隔离护栏,并用牌子明显标明,不允许靠近与攀登树王的禁示。

正好,在环绕古树王一圈时,看到了景区的导游图,仔细看过之后,决定从北面的通道,进入景区。

踏进景区之后,在银杏树树王的北面,修筑的假山上,建造了一个四柱,进出口朝西的“松丰亭”,边上繁盛的树叶,遮盖了凉亭的北面与东面 。

直到亭子出口的前面,亭子上面书写了“松丰亭”三字,边上是一副对仗公正的楹联。

走进亭内,只见几个老人,正好坐在亭子内的木质椅子上,我上前一交谈,得知两人老人已经退休,从西林寺开着电瓶车过来的居民。

我在亭子转了一个圈之后,继续沿着景区的小水泥路朝南,在路边的西侧,看到了一个门向东面的“清花堂”,我们从门口的格子老式门中,往里面看,是一些休息的坐椅与桌子,茶几等等。今天,门是关上的,上面是一块“蒲花堂”扁额,边上,依旧是一副对联。

我在边上拍照留念。

在蒲花堂的东面,是一个腰子形,最宽处约十米,南北走向的山月池,一路向南,逐渐变狭,池内养了一些观赏金鱼 ,它们不怕生人,在池内自由地上下游动。

池的边上,设置了安全护拦,边上设置了一些石凳,供旅游人休息。

再往南前行,是一个座北朝南,八柱支撑的“古华轩”。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轩内,摆放了一些简单的桌子与茶几之类的东西,供旅客在此休息,品茶,只见几个上了年纪的本地人,在此休息聊天,其中的一个老人,我打听了一下,他从小就在附近生活,问起“山月池”,他也是非常地迷茫,我解释之后,他才如初醒,原来,这儿还有如此的故事

再往南面的中间走道前行,,在一个八角形的门口上面,从右至左,刻有四个红色“古寺遗韵”四字,我心想,这就是在地方志上记载的德藏寺的旧址了 。

穿过门口,寻找古迹,没有寺院的遗存,只是在南面的墙面的东面,,留下了2011年平湖重建“松丰台”景区的有关记载,

唐代建造的德藏教寺,历经岁月的摧残,已经没有一点踪迹,岁月抹支了一切,让人遗憾。

在看完东边的重建记载之后,知道宋代当湖德藏寺高僧竹庵禅师,在此寺主持50余年。

他在此期间,在德藏寺后面,亲自精心设计,请人挖掘了南北走向,形似弯月,取名“山月池”。

同时,在银杏树的北侧,修筑了观赏平台——“松丰台”。

据有关资料介绍,“松丰台”台高十二尺,长宽五十六尺,人站立在“松丰台”上,可以俯视南面的“山月池”,以及德藏寺,银杏树及景区的全貌。

以诗为正:

松丰台

明代——王梅

风自入松来,松亦迎风去。

绕台无已时,仰首不知处。

可惜,上述这些景点,已经陷落在历史的尘埃中,让人发出叹息:古树今还在,台寺已无迹。

在南面墙壁的西边墙面上,刻有黄底隶体红字,从左至右,分为三行,首行为:山月松风为,第二行:我无尽衣钵,最下面行是:宋、竹庵禅师。

从遗存的笔迹观察,宋代竹庵祥师的书法功力相当深厚。

查阅笔者手头的《平湖历代诗词汇编》得知,宋代宗室赵孟坚隐居浙江海盐广陈时,在游历当湖“松丰台”景区时,留下了他宝贵的诗句,即:

《步德藏寺梓树坪下》有感

宋——.赵孟坚

祇园梓树植何年,夹道阴阴绿可怜,

无奈霜风吹叶落,高柯还拂旧时天。

这既时赵孟坚对这梓树的形象描写,也表达了诗人以诗明志的心理感慨。

宋代朱应龙在游历了平湖“松丰台”景区时,留下了“山月池”诗句。

《山月池》

宋——朱应龙

池底看明月,明月在山头。

清光连上下,分作两轮秋。

本人出身在平湖县城的乡下,在县城也生活了几十年,真正对“松丰台”的细细观察与品赏,只是在今天。

虽然,它是一个县城的小景区,但她在唐代以来的历史演进中,成为无法替代的存在,历代文化名人,在此游历,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歌,在平湖,1800岁银杏树王的真实存在,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松丰台”景区,我庆幸自己,在有生之年,没有遗漏这一景点的旅游。

真的是景小蕴含深。

特别是那一棵1180岁的平湖银杏树王,历经千余年暴风雷,经历过数次雷击燃烧,在平湖后代的精心呵护下,至今,依旧以一种神圣顽强的绿色生命力,屹立在“松丰台”景区的中央。

每到天,树枝又长出了绿叶,虽然,不是非常地茂盛,但依旧以自己特有的姿态,迎接前来观光的每一个朋友。

“松丰台”处的银杏树王,她见证了平湖的过去。以后,她仍然继续关注平湖的变化。

2011年,当地的园林部门,对千年古树的周围,重新进行了设计规划与建设,成为一个以保护古树为主,适当建造以前存在的一些景点,组成一个小家碧玉般的景区,闹中取静,成为一处无法替代的容人文景观,休闲赏景之处。

千年树王当湖银杏,成为我们平湖后人敬重的目标,也让我们后人,从这“松丰台”小家碧玉一般的精致景点中,体味其中的历史蕴含,从欣赏树、亭、轩、池,堂的过程中,熟悉中国园林文化的独特内涵,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激发起对祖国的情愫。

朋友,在我们浙江平湖,有个小小的景区——“松丰台”,它是历代方志背书的地方。

君来平湖,千万别忘记在“松丰台”走走,看看成活了1180岁的银杏树王,一定会刷新你的美好记忆,让你的旅程,充满神秘独特的思绪与令人遐想的思维中南波。

我,在方志背书的地方——“松丰台”等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dxsdkqf.html

小家碧玉“松丰台”游散记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 丫丫

    丫丫拜读了,好文!

    赞(0)回复
  • 丫丫

    丫丫拜读了,真棒!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