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甲午春节自驾游记之:文化徽州

2019-02-24 10:28 作者:卖热干面的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甲午节自驾游记

文 化 徽 州

王建福

我要说的徽州,是一个区域,是古徽州地区及其周边,包括安徽黄山市、宣城绩溪县、江西省婺源、浮梁,以及浙江淳安等地。

写下这个题目前,我思量再三。因为提起徽州,要说的东西实在很多。徽商、徽派建筑、徽州文人、徽州官员以及文房四宝,等等、等等,我都想说。然而我到底想说的是什么呢?

翻阅手中的记录、资料,几幅从徽州豪宅民居商铺抄来的的对联把焦点聚集了起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富商);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民居);

徽商诚待天下客,儒门躬请美食家(饭店);

非图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官宅);

在徽州人看来,做官也好,经商也好,治家也好,为人也好,都离不开读书,都必须有文化,连饭店都自称“儒门”。文化,才是徽州一切令人羡慕的表象后面的精髓。

把焦点聚集在文化上,就好描述我想说的徽州了。我想说的是:徽州人讲究文化,徽州是个有文化的好地方。

徽州人首先把房子就做得很有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国著名的建筑流派,那是需要专业人士用专文来记述和讨论的。我说它有文化,是我觉得徽州的房子外观做得如诗如画,内里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徽州的村落是有布局有规划的。一个村庄,无论民居、豪宅、祠堂、牌坊,虽然各有讲究,但是徽州人把它们在布局上与山水、亭台、廊桥合理安排,交相辉映,就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我总是认为徽派建筑是黑与白的艺术。黑白对比强烈的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放在一起,那是什么效果?那就是一幅黑白分明、简洁清爽的水墨画!

我到过很多地方的农村,也见过很多大户人家建造的房子。说实话,多半外观很漂亮,里面却是很简单直接。虽然也使用了许多贵重的木材,那也多是实用为主,缺少装饰,特别是缺少有文化内涵的装饰。而我看到的徽州民居,特别是大户人家做的房子,把号称“徽州三绝”的石雕、砖雕、木雕使用到了极致。他们的廊柱、门墙多用石雕,敦厚古朴;他们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用的都是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他们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你都可以看到木雕的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各种吉祥图案,都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无论石雕、砖雕还是木雕,它们的题材都是有教化功能的,都是在传承文化,宣传真、善、美,都是在教育子孙后代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中最具教育功能的莫过于中柱、中堂上的楹联。我在西递买过一本影印本的徽州民居楹联集。仔细玩味,觉得那真是一本讲全了治国、齐家、修身、做人道理的教科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本文在开篇引用了几幅。

有点意思的是,我们从木雕和楹联里,还能够看到徽州人的执政理念。在一扇窗楹上,有一幅高浮雕的八宝博古,上面有两颗中国象棋子,一个是“卒”,一个是“仕”。我们看到,作者是把“卒”摆在“仕”的上面的。房子的主人告诉我们,那是在说,民是在官之上的;在徽州府衙,我们看到一幅楹联,写的是: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之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我以为这些理念对当今的官员们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文化徽州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徽州是文化人向往和亲近的好地方。文人画家离不开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徽墨、宣纸、歙砚、湖笔,都出自于以徽州古城为圆心的一个百十里半径的圈儿里。古人以端砚为砚中极品,但是制作端砚的石头已近枯竭,于是可以与端砚比肩的歙砚便成为大家追捧的宠儿。从婺源以东一直到徽州古城,绵延百里到处都看得到歙砚的制作工场和售卖商肆。在黄山脚下屯溪老街上,卖文房四宝的店铺比比皆是,古色古香。我相信,这里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文房四宝市场,比北京琉璃厂的规模大。我还相信,来到黄山脚下的文人们,都是要来逛逛这条文化之街的。不过,徽商精明,在这里买东西需是内行。我弟弟是画家。在瞻仰了大画家黄滨虹老先生故居后,他来到这里想买两支湖笔做纪念。商家开价是850元,弟弟拿笔在商家拿来试笔的纸上划了几笔后,立刻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格,最后只用150元就将两支毛笔拿下了。

文化徽州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徽州人善于保护文化。徜徉在黄山脚下,欣赏着长达近一公里的屯溪老街上成百幢的的古商肆;仰望着徽州古城内钦赐建造的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八脚大牌坊(据说类似牌坊中国仅存两座);欣赏着西递宏村中大商大儒大官们宅院里的砖雕、木雕以及西递胡氏宗祠里朱熹的书法真迹,我对它们的保存之完好迷惑不解。尤其不能想象的是:“文化大革命”怎么就没能将其摧毁?奇迹是这里的老百姓创造的。当地百姓用了非常巧妙的办法保护了这些宝贝。他们的办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我称之为“红皮保白心”,另一种我叫它“隐姓埋名”。对建筑内的梁拄木雕砖雕之类,老百姓先用泥土将其填平,粉刷之后写上毛泽东语录或革命造反的标语,就没人敢动了。对那些可以移动的匾额之类,老百姓将其拆下来,垫在厨房、作坊的案板底下甚至压在粮仓底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就是这样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没有讲文化的百姓,徽州的这些文化古迹,是很难逃过“文化大革命”那一场浩劫的。国家应该感谢这里的人民!后代应该感谢这里的先人!

遗憾的是,在我第三次来到黄山脚下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担忧了。在婺源李坑,一个十年前我非常喜欢的到处小桥流水的好地方,路坏了、街脏了、水臭了、原来晒满火红辣椒的房顶上,都装上白得刺眼的太阳能储水罐了、街道河流两边以及房屋拐角处各种电线网线乱七八糟如同蛛网……在我看来,这里已经惨不忍睹了。原因很简单,这里人们赚钱的欲望增强了,保护的力度减弱了。

文化是最值得重视的东西。讲文化,“文化大革命”也摧毁不了古香古色的徽州。不讲文化,逐利之心日重,徽州文化就将面临衰败了。我们不能只顾吃祖宗留下的饭,却连饭碗都不留给子孙啊!但愿这种情况能够引起当局和当地人民的重视。但愿珍贵的徽州文化能够得到保护并且发扬光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djapkqf.html

甲午春节自驾游记之:文化徽州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