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石王家大院旅游记

2019-11-13 19:38 作者:神龙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山西汾冯恩启

【一】

早听说灵石王家大院很大,但绝对不会想到规模有这么大。这不是院,简直就是堡城。我站在高高的堡门前,感到王家真是了不起。王家的气度,王家的风范,王家曾经的辉煌与富奢,一看这气势雄伟的堡门、堡墙,就知道了。

那天(2019年8月3日), 导游说:“我们现在游览的高家崖和红门堡这两个堡,占地面积不到王家所有建筑的五分之一。除了现在游览的这两个堡外,还有西边山上的崇宁堡,村南边的拱极堡,村东南方的和义堡,按堡的规模形势分别以龙、虎、凤、麒、龟五种祥兽而称谓。王家街巷、宅院、祠堂、牌坊等星罗棋布,遍及静升镇。”

导游清音丽词,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跟着导游,随着人流,走进高家崖古堡,开始了震撼人心的古堡游程。庄重而厚实的堡门古院,被云雾水弥漫。湿漉漉的堡门、堡墙、院落,越发彰显着古朴深邃的历史风貌,让人喜不已。花伞流动成河,人流蜿蜒如潮,飘落的雨水,落在房顶,也落在伞上,还不时落上了我们的眉毛,打湿了我们的裤脚。前看游人无数,后观无数游人,都在雨中慢行,嬉笑声此起彼伏,惊叹声不绝于耳。

视履堡,俗称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至十六年(1796一1811),由王家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共同修筑。它的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整体为不规则封闭式城堡建筑群,有四个堡门,堡内有敦厚宅、凝瑞居、桂馨书院、兰芳居,叠翠轩、瞻月亭(西堡门顶)、望绵阁(东堡门顶阁)等35幢大小院落。 古堡中房靠房,院通院,院外院,院中院,所有的房屋院落依山就势,随形而建,浑然一体。游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院中,如没有导游带路,恐怕不能尽快走出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真是:曲径通幽一点光,门扉开启绕厅廊。高崖大凤欲何去?载我云天万里翔。

在高家崖建筑群中,我最爱的就是桂馨书院了。桂馨书院分为三部分——成人书院、三元书院和养正书熟。桂馨书院是王家子弟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地方,少了庸俗,多了文化品位。三级台阶而上,寓意步步高升;两个月门辉映——“映奎”“探酉”石匾额在警示王家子弟好好读书,深研学问,科考顺利,跳入龙门,出类拔萃。

书院正窑廊联为“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书院南庑联“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书房内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东月洞门联“河山对平远,图书散纵横”;西月洞联“麓簌风敲三径竹,玲珑月照一床书”……如今,站在桂馨书院里,已听不到王家子弟的读书声,也听不到私塾老师的训导讲课声,但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弥漫的气息。在这样幽静的书院中学习,年年月月,时时处处感受着书香翰墨的熏陶,有谁能不求上进? 有谁不被感染?知识改变命运,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王家重视教育文化,因而使得人才辈出,家业兴旺。

出高家崖堡,有一座通向红门堡的大桥,人称龙凤桥。桥面为木板,走在上面吱哟吱哟地响。导游说:“以前连接高家崖堡和红门堡的是一条沟中小道,王家大院修复时才建起这座水泥钢筋大桥。龙凤桥横跨两堡深沟之上,雄伟壮观。红门堡像一条盘卧在高垣上的龙,为龙堡。视履堡像一只居于高崖展翅欲飞的凤凰,人称凤堡。”

真是:两堡踞高垣,一桥龙凤连。王家风水地,大院接云天。

【二】

导游说:“我要去的这个堡叫恒贞堡。建于乾隆二十七至五十八年(1762一1793年),因堡门为红色俗称红门堡。东西宽139米,南北长180米,占地面积达平方米。红门堡有两个出入口,南堡门和东小门。”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一个院一个院地游览,然后登上堡墙观景。幸甚至哉,无以言表。

古堡内房屋共有四排,南北一条街,东西三条巷,整体隐含着一个“王”。国中一个王,王是半个国。从南到北四排房院,被命名为,一甲、二甲、三甲、四甲。共有院落88幢,每个院有每个院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院主人的身份、文化、气质。如一甲东一院为“恬逸居”,西一院为“静思斋”;二甲东一院为“德馨轩”,东二院为“飘渺居”;三甲东一院为“松竹院”,东二院为“绿门院”;四甲东一院为“童心院”,东二院为“红杏院”。不说别的,单说红门堡里每一座院的名称,就已美不胜收,足以让人美美欣赏一番了。八十八幢院,有八十八个建筑风格,八十八座院就是八十八个院主人的生活志趣、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的充分展示。

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房院相依,豪华气派。有的院为前园后院,巧借江南园林风格而建。走入其间,细柳拂面,清风柔心,清池水荡,荷花摇曳。无不让人神清气爽。想当年,王家人摇摇摆摆来此,摘掉顶戴花翎,脱去长袍马褂,坐林亭之下、池水之畔、石台之上,或想心事,或捧书阅读,或品茶养性,或对弈聊天……他们闻语花香,观白云蓝天,是何等的惬意呀!

走在一座座王家人离去的院子里,走进一间间空荡荡的房子里,总有一种失落感。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痛感隐于心头,漂浮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想来,静升王氏一族始祖王实,从元代皇庆年间(1312一1313年),由灵石县禹门外沟营村(今门南关镇沟峪滩)迁徙静升佃耕卖豆腐开始,逐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为自耕农,再由农入商,有商入仕;一代又一代的王家子孙,遵循祖训,或耕读,或农商,或出仕为官,家族人口繁衍兴盛,佣人雇工不计其数。富裕起来的王家人,历经几代,开山劈地,为他们自己也为子孙后代修建了这样一座又一座庞大豪华的住宅群。但他们绝不会想到,他们不争气的子孙,会奢侈糜烂,不思进取;会游手好闲,坐吃山空,随着王朝的日趋败亡,逐渐走向没落,直到最后弃堡而去,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与遗憾,正所谓“创业难,守成更难”啊!

建筑是人建的,每一座建筑,都带有那个时代人文历史的色彩,所以既要看它的艺术价值,更要看它的文化价值。我们游览王家大院,不仅仅是看它的建筑如何气派,堡墙怎样高大,更应看这个建筑留给人多少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这个遗存的建筑,能给人以成败兴亡的思考、教训与启示。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深深的豪宅大院,这排排舞动的杨柳,还有那层层叠叠的绣花窗帘,帘幕撩起,谁在念谁? 帘幕放下,谁在思谁?堡门打开,谁把金银运回,灿烂了妻儿的笑脸?堡门关闭,谁又在堡外徘徊不前? 艳羡的目光长过枯瘦的身影,森严的堡门堡墙把里面和外面分成两个世界。我想,住在里边的人,一定不会听到当年那个走街串户卖豆腐的王实的“卖豆腐嘞,卖豆腐嘞”的嘶哑叫卖声。

我们不知道在这高墙深院里发生过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但透过雄伟的门洞,依稀能看到王家高头大马进出的影子,滚滚车轮扬起的灰尘。红灯高挂喜庆的节日气氛,绣楼前抛绣球的热闹场景,门墩上晒太阳的老人,窄巷里上学的孩童,洞房花烛的缠绵,金榜题名时的欢庆,丈夫回家的兴奋,妻子开门的惊喜,恋人花前月下的细语呢喃,失恋后的泪雨滂沱,节日的张灯结彩,堡门前的缠绵告别……

站在高高的堡墙上,任山风拂过我多情的心事。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大院的灰色房顶,在雨雾中波澜起伏,滚滚奔向山顶,又滔滔向下奔涌而去。这条龙似乎在积聚着巨大的力量,涌动全部的情潮,想挣脱黄垣,腾空飞去。

【三】

灵石王家大院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阅历丰富,思想深邃,有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要对我们讲。因而,我曾三次游览,与它倾心对话交流,感受他的坚强、豪迈与风韵,领悟它的兴盛之道,败亡之理。

古堡里,那显露在外的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匾额、楹联、图案、彩绘等昭示着王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华丽而吉祥,生动而精彩。 那一座座灰暗的老房子里,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圣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王氏族谱》、名家字画轴、石拓名家字帖、王门鹏遗墨石刻、陈旧家具等,让人惊叹。 “仰云汉俯厚土东西南北游目骋怀常惬意,沐烟霞披彩虹夏秋抚今追惜总生情。”彰显着王家大院的非凡情怀;“六百年诗礼传家令天下豪门望族失颜色,三千间琼楼遗世为华夏民居宝库铸辉煌。”总括了王家大院超世气度。

王家大院,一步一景致,一院一韵味,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蓬勃气息、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宏大气魄,浸染着大地山河,铸就了不朽辉煌,难怪《吕梁英雄传》《古镇大河》《关中往事》《刀客家族的女人》等十余部影视作品会选在王家大院来拍摄。

时过境迁,但王家大院巍峨的身姿、傲世独立的气势、王家人离去时灰暗苦涩的眼神,依然在我的眼前浮现。

再写一首七律以抚心怀:

七言律诗《王家大院游》

古堡盘垣龙凤岗,凌空展翅欲飞翔。

三千青石通云路,七百流光化霜。

雨燕衔枝穿阁过,游人弯腿照相忙。

与君携手王家院,把酒吟诗醉此乡。

2019一11一1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ctfbkqf.html

灵石王家大院旅游记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紫色的云
  • 江南风
  • 听雨轩儿
  • 残影
  • 淡了红颜
  • 神龙

    神龙我是山西冯恩启,不知怎搞的文章发这里了。请及时删除。

    赞(0)回复
  • 神龙

    神龙我是山西冯恩启,不知怎搞的文章发这里了。请及时删除。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