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趣话端午

2019-06-08 18:24 作者:云朵儿GAO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小时候是在河南邓县农村的爷爷家成长的。那个时候,我们那里一年中只过四个节日,节,清明,端午和八月十五。

由于清明是扫墓上坟添土的,不但没有喜庆的色彩,我还有些害怕。我们那里有在太阳升起前要把祖坟添新土垒大垒高,和坟头压上新折柳条的习俗,以此表明后代人丁兴旺。因此,清明早晨,村外的坟堆处,到处都是挥锨添土的子贤孙们。我家住在村头,这个场景看到后很刺激小小的我,与大人们一样肃穆中还有淡淡哀伤。不过,那种心情应是相互影响的,那些坟中的逝者,都是我没见过的。

等我长大到九岁后,就加入到了清明时孝子贤孙添土的队伍中了。我的外爷外婆去世后,因他们就我母亲一个独生女。母亲在西安工作清明时回不来。爷爷就会派三叔领着我去六里外,到外婆外爷所在的农村公墓去上坟。因要赶时间,我叔侄俩起得比任何上坟人都早,印象中总是在拂晓天还麻麻黑时,三叔扛着铁锨前面带路,我跟在后面。那时候村外到处是坟,大白天上学经过时我都害怕。这时候我走在后面不停地脚软摔倒,吓得我至今写这个场景时心里还怦怦地跳。这样的场景直到我上高中住校后才由三叔一个人去(在此感谢爷爷一家的厚道,也给乡邻竖起了榜样)。因此,小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过清明,也在心里想不通外爷外婆为什么要去世地那么早。可以说这个节日给我带来的就是害怕。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午一定是要吃饺子的,我还是期待这顿美食的。但是,等我长大一点后,放学回来后还要参与包饺子(T型皮包成类似馄饨状)。爷爷家人多,奶奶擀皮,包饺子的人却就我和爷爷,捏得我手疼。这让馋嘴不干活的我有些心烦。

春节就不用说了,那是全民的节日。但是,过年的时候,我作为家里的唯一小孩,要跟着大人们走亲戚。那时走亲戚全凭脚走,把我累得脚疼。再加上好多亲戚家的饭,还没有我家的丰盛。如果不是为了那数目可观的压岁钱,我才不去呢。

端午则大大的不同,在我看来完全是孩子们的节日(那时候,农村只有在学校过儿童节)。端午节在我们那里很隆重,节日的意义也很美好,可以说端午节是我童年除春节外最美好的节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在老家时,我们那里过的端午现在看来,与全国其它地方过的都不一样。

我从小都知道,月亮上有吴刚和嫦娥。传说中吴刚和嫦娥在月亮上捣药,等到五月初五端午的里,就会将捣了一年的药散下人间,驱邪辟毒治百病。

那时候故乡星璨月明,月圆时能清楚地看到月亮上有两个年轻的人影在树下捣药,他们就是吴刚和嫦娥。这是世代相传下来的,无须专门讲解,老少妇孺皆知。因此,在故乡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明月,心里总是欢喜地遥看吴刚与嫦娥。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想象着他们到了初五的清晨将药撒下天空的样子,真是想想就兴奋。

那时候初四晚上,我都会尽量晚睡一会儿,反复地到院子外,扬起脸去接撒下的药。有一年夜里有风,当我扬起脸时,真的感觉到脸上落下了药粉。我高兴地告诉奶奶,奶奶笑了笑,没有说什么。我当时想:奶奶可能多次接到了药吧。

我们那里人坚信初五天上会撒下驱邪辟毒治百病的药。因此,端午早上大家就会起得很早到村外河里洗澡,那些有皮肤病的人会用露水擦抹。正常的人也会去用露水擦脸。这些都是在太阳升起前完成的。

我六岁那年端午,就陪我外婆与村里众小脚老太太们,一起到离村一里外一个野地中的大水塘边。我外婆和好多人围着水塘,他们表情虔诚庄严地洗着,走时还用瓶子装些水带走。当时,我外婆害红眼是去洗眼睛的。她洗的时候让我坐在离水很远的土坡上,不让我接近水边,说是怕我掉进水塘里了。还说:“水里太多的病人用过了,身体好的小孩子接近了反而不好,坐在一边吸点药气就驱了五毒。”现在想想,外婆能培养出我妈妈是全村唯一的最高学历,也真是有两把刷子的。想她定是有病乱投医,不想把将信将疑的事情传给我吧。这么多年过去了,外婆的样子我都不记得了,可他们蹲在水塘边洗脸的场境却依然清晰。也由此可见,端午节对普通大众是多么地重要。那此皮肤有疾患的人,是多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端午这天过节的程序很多,除了全民(那时我认为全天人都是如此过的)期盼驱五毒治百病外,还有就是忙着奔走村外接露水洗祛病的人,完成了一年中最大的事情后都赶紧回家吃早饭,因为那顿早饭在当时太丰盛了。

我们那里从有端午节开始,家家早晨就是吃煮鸡蛋和煮大蒜。是用当天早上挑天上撒了药的井水煮的鸡蛋(还有人家把鸡蛋用针刺个眼,夜里放在屋外,让药也进鸡蛋里)和新下来的蒜头。我家是每个人五只原味和两只咸鸡蛋(咸鸭蛋),共七个,再加一头一起煮好的大蒜。“七个蛋”是当时每一家的标配。这让我觉得那时候养鸡,可能就是为了端午这天吃。各家总是早早地就开始腌鸡蛋,然后再攒白鸡蛋。那时候家家孩子都多,每家早晨都是煮一盆子鸡蛋。每人“七个鸡蛋”到我离开故乡时还是这样。当然,我是吃不完那么多的。奶奶总是舍不得吃,与我一样没有吃过七个鸡蛋。吃鸡蛋和大蒜,是因为入了药的水煮的蒜和鸡蛋能祛内脏的病。看看,端午节能让人从里到外地祛病,那在人们心里有多重要啊。再者,一顿饭能吃到那么多鸡蛋,全年也就这一天了。那时候,只有产妇才能一天吃多个鸡蛋。中午还有一顿肉面或蒸肉包子。

上述都是端午的隆重以及对大家的重要性。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更不一样了。从五月初一开始,有孩子的人家就开始备料了。艾草割回来开始晾晒了,每家都在翻找花布头,配五色线,等艾草干了就开始做香布袋。用各式各样的花布块,剪出各式各样的香包布,里面放着用艾叶裹着棉花上夹着的朱砂和雄黄,然后系上五色绳。

我奶奶早就不做针线活了,母亲又不在身边。可我的香包并不少,婶婶们都会给我做,远房的婶婶们也给做。她们还总是把最好看和最香的早早地给我送来。印象中二爷家五婶给我做的最多。我在家时她只有儿子,做香包完全是为了我。因此,我的手腕上,脖子上挂满了香布袋。有榆钱、辣椒、桃心、蟠桃、花生、元宝、金锁等等。总之,我的一定是种类最全的。写到此,我的眼睛湿润了,感谢故乡的婶婶们,为我留下了童年美好记忆。可我不喜欢像小伙伴们那样,脚上、手上、脖子上系五色绳,觉得那像蛇一样,我害怕。

香包很香很好闻。如果节日正值上学,那么教室里定是艾草香气与香料的香味,汇成的奇香扑鼻袭人。这一天,节日气氛很浓,师生心情都好!

那时候我和大人们一样,都喜欢过端午节。

<二>

在我十三岁那年看了电影《屈原》,是学校组织看的。电影中屈原的女弟子叫婵娟,可我不知为什么总把她和月中嫦娥的面孔分不清。但是并没有把屈原想成是吴刚,影片中的他有点年龄大。当演到屈原投江前后时,我哭得比我爷爷去世还伤心(罪过,那时我爷爷还健在,只是比喻),难过地差点走不出电影院了。影片结尾写到在端午这天吃粽子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当时,觉得我们那里人过的端午是最正宗的,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我们从来不吃粽子,还觉得那电影是香港拍的,文化与民俗上不正宗。

可是,当年的端午我是在西安过的。没想到从高庄农村走出来的父母随了西安人的风俗,也是吃粽子,完全忘记了我家的传统,真把自己当城里人了。由于我常年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感情上有些问题。因此,我很想吃从小到大的端午鸡蛋,但是也不敢提出来。只好与他们一起吃粽子,油糕和绿豆糕。可我的端午美好,开心快乐没有了。本来我还是很喜欢吃回民做的一包糖的豆沙粽子,可这一天在揭粽叶时就想到屈原要抱石投江,眼泪都要出来了,这一年的端午还真成了纪念屈原了。

就这样,我不喜欢过端午了。给我带来美好的端午远去了,成了可有可无的节日。自己成家了,在家里说了算就彻底不过端午了。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再煮鸡蛋过端午的心情了。

这几年,端午又热了起来。每到端午放假还发粽子和绿豆糕,真是有点强迫我面对端午了。双职工的我们双份的粽子和绿豆糕。加上现在的粽子真的没有当时回民做的好吃,还有我根本不习惯吃肉粽。不但我不爱吃,家里的另两口人也不吃。这些东西让我发愁,扔了太浪费下不了手,吃又吃不下去。并且,我公婆家就是户县人,人家一直以来都是端午自己包粽子(就这一点讲,我还感到真奇怪。我这深山里的婆家人,竟然把端午过得如此有文化),所以也就送不出去了。直到后来听说可以用此做稀饭,才有了用场。

这时的端午对我来说,就是一天假的美好感觉。

然而,真是造化弄人,风水回转。昨日,收到在我们学校上博士的堂弟,在网上给我拍的两箱咸鸭蛋。在批评他乱花钱的同时,心情一下子回到了那端午早上吃鸡蛋的岁月,心情瞬间好得如同当年了。难不成,我们老家还是与当时一样过端午么?赶紧打电话过去,弟弟告诉我,我们那里依旧是过去的传统,只是不吃七个蛋了,最少会吃一咸一白,还有一头煮大蒜。

哈哈,听到这个结果后我笑了起来……2019/6/6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uupkqf.html

趣话端午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