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风沉醉

2018-09-14 16:43 作者:韩丹子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沉醉

春来染病。春天的阳光照进病房,暖洋洋,明亮亮。外面的世界该是春潮澎湃了。

踱到窗前俯瞰,果然满眼新绿,泛着金黄黄绿茵茵的光影。光影中掩映着星罗棋布的小洋楼,也掩映着阡陌交通的道路。这片民国时期的公馆区域,大路小路皆有名头,诸如灵隐路、莫干路、珞珈路、牯岭路、天竺路等等,还有琅琊路,让人闻其名便若置身在江南形胜地;唯有颐和路,应该是名出北京那座“只应天上有”的皇家园林了,就似乎另是一种皇家风范。

黄昏,逃出樊笼一般的病房给自己放风。出了医院大门就走上了颐和路。这颐和路两旁都是蓬发壮硕的老榆树,因而在这片清静雅致的公馆区里尤显得壮而阔,就像一支主干,串领了各路“形胜”际会于此,真正有些“皇家”派头。信步走来,不知不觉便走过了匡庐的“牯岭”;不及三四百步,又踏上了“环滁皆山也”的“琅琊”。这琅琊路也不及千米之长,从颐和路左转进去,路口两边是小花园,再过一两幢宅邸,灵隐路便东西向交叉过来;而“灵隐”延向西头,竟也西接了一条“天竺路”,让人疑惑是不是从杭州的西湖边上整体搬迁了来。不过这里的“天竺”并没有承接了“灵隐”一路向西,却东北向斜抄,又交汇到琅琊路上来,三条路当间便成一片宽阔的三角区域,颇像欧洲小镇中的市政广场,只是广场中央矗立的不是市政厅,也不是教堂,而是一座小学校。早已过了放学的时间,校园内外静谧而安详。蔷薇开得正盛,披枝带叶漫过学校的墙院;周边那些浅黄色院落也都安安静静,“铜雀春深”一般,却也随处溢出些春色来,什么紫藤了、绣球了、石榴了等等。会出墙的原不只是红杏啊。

这里差不多就是儿子的童年时代了,整整六年。街角的那株白玉兰早已谢了,却恍若看见满树粉白的玉兰花正婀娜多姿地盛开,花下几个初龄学童,背着小书包坐在路牙边上等侯着家长,叽叽呱呱,又不时地手舞足蹈。阳光照在粉嫩的小脸上,透着明亮,竟比树上的玉兰花还灿烂。入学没过多少时日,这些孩子们便耐不住性坐守校园近旁了,放了学就跑到路口的小花园里来,在那儿荡着秋千,爬着滑梯,攀着单杠、双杠。儿子称这里是“小乐园”。没过几个月,小乐园也难见他的影子了。他的乐园扩大了,附近的省府、省委大院及酒店的大花园都成了乐园,放学后常与两三个同学跑去闲逛,悠哉乐哉,乐不思蜀,找是没处找的。那真是一段操心的年月,婆婆妈妈地操碎心,一个大男人。

妻子每天上下班也要经过这片区域。她本可以经过鼓楼那条大路的,但她宁愿走点弯路,说鼓楼那道坡太长了,走这里安静,并亲切。一次下班早,她远远看见一个男人带着一个背书包的孩子走在林荫下,花墙边,逆着西下的斜阳。男人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孩子正仰着脑袋说着什么,就像一段动画剪影。骑车赶上再看,竟是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她说太美了,都感动了,竟没认出是自己的家人。每次带着儿子回家,我也期待她的车铃突然在身后响起,清亮亮就像她的嗓音,儿子也会闻声雀跃。一天忙到了晚,谁不盼着阖家相聚呢,然而很难得。她总是加班,几乎天天有人找她“画稿子”,图书封面、演唱会招贴、各种各样的包装设计。每晚儿子睡后,我便骑着车去迎她,从那条老榆树下的颐和路,常常迎到傅厚岗,她工作室的楼下。楼上灯亮着,我便在楼下等候,晚风中静静地享受片刻的安宁。有一回,她笑着推车走出来,顺手指指我身后的小楼,说这里住的是某位大画家。我知道这傅厚岗住着诸多文化名人,颐和路那片则都是达官贵人,然而我从未羡慕过这些住洋房的人。我只想努力地做一个体面的常人,能让家人幸福就好。我们并肩骑着单车从“文化名人”走到“达官贵人”。妻子说,也许我们今年能攒到一万元了。我说那好啊,我们也成“万元户”了,该抖起来啦!她嗔我一眼,又朝向前方,阑珊的灯影中,面含微笑,如沐春风,发丝缕缕随风飘逸。那一刻,我知道什么叫春风沉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生无常,人生如。忽然间自己就未老先衰了,而春风依旧,而且“风景旧曾谙”。扶病踽步,就想春风何以令人沉醉。那风便轻拂我的面,一阵阵,如丝稠一般柔滑温软,仿佛私语似地告诉我,因为亲,因为情,因为

春风中,醉梦不醒,人生何憾。

韩丹子2018.5.1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muskqf.html

春风沉醉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