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端午香

2019-06-15 23:18 作者:花开为君颜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熟悉的儿歌,回响在农历五月。悬菖蒲,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跳钟馗,包粽子……无论何时,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种深植心底的节日仪式,唤醒我们儿时的记忆,也唤起游子对家的眷念。

艾草香

小时候,每到五月初四下午,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插上一把艾草,配几根细长的菖蒲,说是能辟邪消灾,能否消灾不知道,能治病倒是真的。艾草是农村常见的药草,大人们拿烟熏艾叶,驱虫防疫,若是被蚊虫叮咬,或者身上长了疹子痱子什么的,用风干的艾草泡水洗澡,很是见效。端午前后,艾草长势最好,枝壮叶茂,特有的草药香味浓郁醇厚。新鲜的艾草香味浓郁厚重,干枯后香味弥留不散,即便碾碎入药、水煮火煎,香味尚存,永远都带有一种温暖、平安的味道。

粽子香

小时候过端午节,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粽子。那时侯包粽子,不像现在,超市、菜场里都能买到粽叶,而是要下到芦苇塘里,拔芦苇叶。碧绿的芦叶,洗干净煮沸后浸泡在水里,粽子还没有开始包,粽叶的清香已经可以闻到。那时包的粽子也没有馅料,自家种的花生、红豆,拌在糯米里,就像现在的八宝饭。家里的主妇都会包粽子。芦叶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上翻飞,很快就包出了各种式样不同的粽子,我家对面的大伯爷有个漂亮的孙女,手最巧,会包小粽子,用稻草连缀成一串,煮好后给我们一人发一串,很受我们这群小字辈的欢迎。

端午节前两天,村子上空的炊烟袅袅不绝,接连飘起芦苇叶混和着糯米的粽子香味,平日里不着家的孩子们都乖乖的待在家中,盼望着粽子快些煮好。几个小时之后,揭开锅盖,更加浓郁的粽香随着热气扑鼻而来,一层层剥开深绿的粽叶,洁白莹润的粽子像乖巧的胖娃娃,一颗颗花生米和红豆镶嵌其中,好看极了,咬上一口,清香软糯,口舌生津,和着满厨房氤氲的香气,成为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印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花儿香

五月初,正是初时节,草木繁盛,花花期已过,夏花正开得灿烂。花的香气,成为点缀端午的另一种香。栀子花是代表,最普遍也最受人们喜。我们村里几乎每家房前屋后都会栽种一株,小株的一人多高,大的齐屋檐,快开花时,叶子都是香的,待到花开,一大朵一大朵,像白色的月季,密密的点在油亮的绿叶间,没有风香味都能散出去好远,女人们或插一枝在发髻上,或佩一枝在胸口,或直接戴在腕上,以便时时享受这香味。农历五月的天已经很热了,早晚却凉爽,晚上躺在挂着蚊帐的床上,栀子花的香味一阵阵袭来,让人忍不住张大了鼻翼,深吸几口沾了露的清凉花香。

小而香的白兰花,香味更浓更甜,却不是家家都有的,石榴花虽没有浓烈的香味,却是夏季里开得最泼辣热烈,也是花期最长的。春天刚过,就张开了喇叭一样细长的花萼,端午前后开得正酣,看那架势,大有霸占整个夏天的意思。好在花型好看,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像层层轻薄的帘幔,一半挤在肥厚精致的花萼里,一半探出花萼外,颜色鲜艳,像轻薄的纱,又像明艳的蝉翼,煞是好看。清雅的花香,也点缀端午的气氛。

香囊香

香囊又叫香包、香袋,是我国特有的,在端午这天,大人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既防蚊虫又避瘟疫。香囊是用五色丝线编成各种形状的小包,下面垂着长穗儿,别在衣服上,或挂在脖子上。以前的香囊都是请年老的女性长辈们做的,后来渐渐的会做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到商场上买,或者干脆不戴了。香囊里一般放些朱砂、雄黄、香料和中药,戴在胸前,清香扑鼻,又醒脑健身。香囊样式精美,色彩鲜艳,能作为配饰点缀,又给节日增添了一份情趣。

饭菜香

传统佳节,多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端午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端午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出嫁的女儿,说了婆家的姑娘,这一天是主角。前一天,上了年纪的妇女们就挎上篮子,里面放着自己炸的馓子和蒲扇、花露水等夏季用品,接女儿女婿回娘家过节;未来的婆婆或丈夫,也会带上几尺花布等礼物接姑娘过节,姑娘要是对男方没意见,就去男方家过节,要是还没决定好,或者不愿意,是不会去男方家的。

初五一大早,就闻到油炸点心的香味,再穷的人家,这一天都要炸各类麦面做的早点。到了中午,平日里吃不到的鸡鸭鱼肉纷纷上桌,一大家人围坐一桌,气氛热烈亲切,亲情弥漫,酒杯还没端起,就已经醉了。

端午节留给我的映象,是那无处不在的香味,是亲情,是满足,是兴奋,是满满的仪式感。

如今的端午节,似乎就剩下假期和可有可无的粽子了,孩子们也完全没有我们那时候对节日的期盼。今年端午前,我找来视频,和10岁的儿子一起学包粽子,炸早点,带他挑选艾草、香囊,给他讲屈原的故事,让他从中体会那种节日的仪式感,并将其延续下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alrpkqf.html

端午香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