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苏”文化香满园

2019-01-20 13:19 作者:闫振田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欧苏”文化香满园

——阜阳生态园游记

时节,我来到位于古颍州西湖遗址的阜阳生态园。

这个投资上亿元占地1800亩的4A级风景区名不虚传。那巍峨耸立的九和塔,那宽阔的竖琴广场,那难得一见的珍禽猛兽,那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园,那多姿多彩的游乐世界,那四季飘香的百果园……百步看世界,处处有美景。更让我感到生态园值得一游的是这里浓郁的“欧苏文化”。

走进生态园,迎面耸立着“文忠殿”和“文忠阁”两座宋代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庄重肃穆,大气雄浑。门前的简介牌上以“欧公苏公两文忠 皇佑元佑辉颍州”为题,简要介绍了欧阳修和苏轼在颍州的经历:北宋时期,一代文宗欧阳修和文坛盟主苏轼先后知任颍州,引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共同建立了北宋文学的辉煌,世称“欧苏”。两人有一朝为官的同僚之谊,又有薪火相传的师生之义。他们在颍州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留下了许多诗词文章、书法作品,写下了至今为阜阳人民引以为荣的辉煌篇章,成为阜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走进这两座宫殿式建筑,雕塑家们为欧阳修和苏轼雕塑了栩栩如生的形象,二人自幼刻苦读书的故事,以及二人一生的经历与作为,加上绘画与现代声光投影技术相结合,极其生动地展示了二人的生平与成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特别是在“文忠阁”内,每一层楼内展示的内容各不相同。一楼着重介绍了欧阳修的家世出身、仕途道路、省试夺魁等经历。

在介绍欧阳修自幼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四岁丧父的欧阳修,家境贫寒得“无一瓦之覆,无一垄之植”,因无钱入私塾、买纸笔,其母郑氏便以沙当纸,荻杆做笔,教儿子读书,教育儿子“养老未必丰,要于”。对待他人:“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令少年欧阳修“泣而志之,不敢忘。”“欧母画荻教子”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伟大母亲的典范。慈祥的母亲,幼小的孩子,简陋的房屋,破烂的家具,让人心生怜悯,同时又为其母的胸怀感佩不已。

在二楼,叙述了“欧公知颍”的故事。庆历五年,在扬州任知州的欧阳修,不堪迎来送往的重负,以眼疾为由,自请颍州,得到批准。皇佑元年(1049年)2月13日乘船到达颍州,时年43岁。65岁时急流勇退,主动提出退休(宋代官员70岁退休),实现了他20年归颍的愿望。在二楼,还介绍了他修颍州西湖,设计架起了三座桥梁。使颍州西湖在全国36个西湖中名列前茅。

三楼以“文济天下”为题,讲述了欧阳修知任颍州期间,有力地推动了颍州地方文化的发展,培育了众多人才,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

对苏轼的道德文章,早在中学时代就有所了解,但他和欧阳修之间的师生关系和文学成就,则不知其详。走进文忠阁,看到了详细介绍,了解到很多生动的故事。苏轼(1037——1101)年北宋眉州人,苏轼出生时,赶上了“以文章功业闻名天下的时代。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第二年,省试开考,欧阳修的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对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十分赞赏,他对老友梅尧臣说:“试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也。”苏轼早就崇拜欧阳修的文章,奉为范文,这次高中进士,也就成了欧阳修名副其实的门下弟子。

“文忠阁”还对33名古代贤才,从姜子牙到清朝末年的程文炳都塑像、绘画和文字加以描述。共有雕塑19人,浮雕四人,绘画30余幅。这些雕塑与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受到强烈的震憾和艺术享受。

头天下午走出“文忠阁”,第二天早晨,我感到没看够,又一次来到生态园,重看了一次,我感到阜阳生态园不是一般的娱乐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文化张力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欧苏”文化,让我为咱们们阜阳有这样两位文豪而自豪。同时也让我觉得,作为阜阳人,应该像欧苏两位祖先那样热阜阳、建设阜阳,为阜阳阳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安徽阜阳市清河路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algpkqf.html

“欧苏”文化香满园的评论 (共 4 条)

  • 王东强
  • 雪儿
  • 亓方文
    亓方文 审核通过并说 “受到强烈的震憾和艺术享受”是“震撼”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