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子

2022-06-24 12:28 作者:情有独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故事纯属真实,绝无虚构。故事的主人翁英子早在几年前就仙居天堂,她在世的时候,我只要有空闲,便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听她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她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真实事件。

我心目中的英子比同龄人聪慧、勤劳、果敢,耄耋之际亦然,更别说年轻时。英子出生在1926年的八月,具体是哪天,其实没有人知晓,在那个年代父母很少能把自己孩子的生日记清楚,因为都忙于生计能吃口饱饭,根本不会刻意地去记这些日子。

英子的娘家在川南一个非常贫穷落后偏僻的小山村,村子里的人几乎没见过公路。直到2000年后,实施村村通这个政策,这个小村子才通了一条水泥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盛产各种竹子,竹子就是当地村民代代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经济作物,竹子又是村民们手工造纸和编织各种竹制农用工具的主要原材料。当年在这个地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有钱人开槽户,请了一些本村外村的长工短工。英子的母亲和奶奶就是其中的刷纸工,奶奶的生命力只养大了英子的父亲,英子的父亲在一家槽户里打零短工。英子说在她很小还不怎么记事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去赶集就再也没有回来,她只看到奶奶和母亲哭,后来才听说父亲在赶集回来的路上遇到土匪被劫杀,连尸首都没有找到。在她朦朦胧胧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去给别人家刷纸挣点工钱,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不见母亲回家了,她问奶奶:“奶奶,我妈去了哪里?好多天没看见她了。”奶奶一把把英子抱着拥入怀:“乖孙女,你妈不要我们了,她去给别人当妈了。”英子哭着说:“奶奶,我妈不要我们,我要你,等我长大了挣钱供奶奶。”奶奶听到英子的话后,眼泪止不住地流,把英子抱得更紧,她咬咬牙说:“只要奶奶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我的乖孙女饿肚皮。”英子懂事地含泪点点头,她相信奶奶的话。从此,奶奶和小小的英子相依为命。

慢慢长大中的英子没有责怪母亲的狠心丢弃,她也明白母亲的不易与无奈,因为在当时那个缺饭吃少衣穿的条件下,带着英子改嫁,相当于多带了张嘴,人家更不会接纳母亲。母亲改嫁过去的那户人家并不富有,只是比英子和奶奶她们要稍稍好点点。母亲为了生计依然成年累月给槽户刷纸,开始也偷偷地带过几次少得可怜的粮食回来接济她们,再后来就再没见过母亲了,听村子里的人说母亲接连生了四个孩子,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这个贫穷的家里,奶奶不仅是个聪明能干坚强的农村妇女,还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在那个穷得人吃人的年代里,家里没有男丁的情况下,年迈的奶奶独自带着小孙女在农村里的艰难生活可想而知。目不识丁的奶奶会刷纸,会用竹子编织很多农村农用工具,特别是农村里打谷子收玉米要用于晒干的一种农具—晒垫,晒垫就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用它晒农作物既通风又利水,属于农村里面的一种大型农用工具,家家户户必备的凉晒农具,所以需求量很大,奶奶为了多挣钱,常常白天刷纸,晚上熬编织晒垫。童年时代的英子每天跟奶奶形影不离,在槽户家的刷纸桌前奶奶教英子学刷纸,在那家徒四壁的房子里小小的英子跟在奶奶后面学编织晒垫。小院子里的生活虽清贫,坚强的奶奶却把最深沉的给了英子,既是奶奶又是师父,她不仅教会了英子很多编织手艺,还教会了她很多家教礼数。

时间在飞转,英子长大了,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可是奶奶却一天天变老。奶奶有块心病,就是要给英子找个好婆家嫁出去。这天夜里,奶奶拍着英子的肩膀说:“英,你下个月就满16岁了,我托人给你找了个婆家,已经把你的八字送过去了,人家回话说你们八字很合,奶奶准备就在下个月把你嫁过去。”英子抱着奶奶说:“不,奶奶,我要跟你一起生活,我哪也不去,我不嫁,我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我要给你养老送终!”奶奶语重深长地摸着英子的脸:“英,女大不中留,你迟早要嫁人,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你养大,亲眼看你嫁做人妻,有个自己的家。”英子跪倒在奶奶面前,望着奶奶满是褶皱的脸,想起奶奶一直以来的辛苦劳作,她瞬间明白奶奶的心,奶奶毕竟年龄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不知道还能陪伴她多久,只有赶紧给孙女找个婆家,好有个夫君保护她最爱的英子,她才安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让英子记忆犹新的是在出嫁的时候,奶奶倾其所有地为她置办了的那条棉絮,那是奶奶没日没夜干活攒下的积蓄。听英子说那个时候太穷,很多人家嫁女儿就是女儿上花轿,基本上没有什么嫁妆可言,有的甚至直接跟着人家走过去,就算出嫁了。奶奶能为英子置办棉絮,而且还足足有六斤重,在左右邻舍眼中已经是很风光的了。奶奶在英子要上轿的时候抱着她说:“英,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人家的人了,嫁过去好好过日子,你从小没有妈,把公公婆婆当自己的亲爹妈敬,自己的人(老公)要自己珍惜爱护,你心疼他,他才会心疼你。奶奶没啥子留给你,就给你留句话,只要双手勤快不偷懒,就饿不死……”英子含泪点点头,奶奶的眼睛里也噙满了泪,但是就是没有滚下来,奶奶用她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擦干英子脸上的泪花说:“英,别哭,老辈人说闺女出嫁不能哭。你出嫁了,奶奶也没什么牵挂了。”奶奶不舍地目送着接亲队伍抬着花轿离村子渐渐远去,直到听不到唢呐声。

英子带着奶奶深深的祝福,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嫁到了夫君富贵家。名字叫富贵,其实家里一点不富贵,依然一贫如洗。英子听奶奶说过,富贵是独子,比英子年长9岁,那年已经25岁,是个裁缝,他和他父母一样都是少言寡语憨厚的老实人。英子环顾了一下家徒四壁的新家,望着这个高过自己一个头的夫君富贵(那个年代男女第一次见面只能在成亲当天),黑呦呦的肌肤,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可能是出乎意外的看到自己娶到这么可爱的娇妻吧,傻傻的笑着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左手不停地来回摸自己的头,挺好看的小伙子。再看看富贵父母身上补丁补了一层又一层的破烂衣服,虽然破但是洗得很干净。好吧,这就是新家了,奶奶说过,只要不偷懒就饿不死。

富贵他们村属于丘陵地区,田里种谷子,地里种玉米、大豆,没有多少竹林,造纸的槽户很少,英子的刷纸手艺无用武之地。英子过门的时候正是秋收时令,打田里的谷子和收山上的玉米,男人们能干的挑抬体力活她都能干。寒腊月农闲了,富贵便带着英子上门去给本村或周边村的一些大户人家缝织衣服。有一天他们收工早点,和富贵高高兴兴回家,英子看到公公婆婆他们身上正盖着英子的那条唯一的被子,正准备生气,婆婆惊慌地红着脸说:“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天太冷了,我们想暖和暖和一下,马上给你还回去,马上。”婆婆他们起身把被子抱开,英子才发现他们的床上没有像样的被子,就是几件破布破衣服,善良的英子一下子明白,只见她几大步迈过去,拉下婆婆手里的被子,掏出包里的剪刀咔嚓咔嚓的几下就把那床被子一分为二,她抱起半截被子回屋。富贵和一对老人惊讶地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富贵一家四口人的日子开始有些转变,哪怕是稀饭,一日三餐锅里都有米煮。英子很满足,她觉得这可能就是她想要的简单幸福生活。

英子19岁的时候生下了大女儿,白白胖胖的,一家人都没文化,在农村里老大是女儿都叫大姑。大姑的降临给这个家带来很多欢乐,英子白天下地干活,婆婆在家带大姑,晚上一家人点着煤油灯围着大姑,话也比以往多起来。英子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家里一直没有饿过肚子,照明用的煤油也没有断过。

英子和富贵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生下二姑几天就夭折了,听她说那个时候农村人把孩子生下来七天的时候得病,没有熬得过的都叫做得七天风。老三是个儿子,跟父亲一样结实,活下来顺利长大。老四是个儿子,英子说跟老三一样地身材修长可爱,有些调皮捣蛋,可惜在三岁的时候不幸染上了天花,那个年代,天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流行病毒,特别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得了天花却不知道是流行病,所以感染率也非常恐怖,死亡率非常高,凡是感染了天花病毒的人,能活下来的堪称是奇迹,俗称是鬼门关去走了一趟回来的,小儿子老四便在这场灾难当中没有抵御过病毒的吞噬,最终殒命夭折。

屋漏偏遇连夜,细粮关来袭,除了没有粮食,食用盐巴同样非常短缺,富人们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盐,很多人都缺盐,而引起全身水肿。英子的一家也不例外,先是两个老人全身浮肿,卧倒在床,再也起不来床,接着就是富贵,同样的症状一病不起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英子的肩上。这天,英子在外面劳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双腿非常的笨拙不听使唤,她把裤腿往上一提,才发现自己的腿也肿得亮堂堂,没有二两力气连走带爬艰难地回到家里,移动着不听使唤的双腿熬了一锅菜稀饭,大姑看到妈妈把饭做好,就飞快地跑进爷爷奶奶的房间大声叫:“爷爷奶奶,快起来吃饭啦,我妈做好饭了。”可是床上躺着的人没有了一点回音,大姑扯着被子拉着奶奶的手不停地拽,只见奶奶的嘴在颤抖,可是不出声。英子惊闻大姑的呼叫,一路爬着到奶奶床边,伸手摸摸奶奶的鼻孔处说:“你奶奶已经死了。”随着奶奶的离去,爷爷接着也在第二天的早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下不了床的富贵得知父母都撒手人寰,也在几天后咽气离世,英子她们三娘母就像做了个恶一样,明明好好的一大家人怎么在短短的七天之内就赫然躺着三具亲人的尸首。

欲哭无泪的英子咬咬牙,此时的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了,必须撑起这个即将倒塌的家,再穷再苦再累也要给亲人们置办个棺材。于是,赶紧托人给山那边的远房亲戚带口信,因为她听说那户远房亲戚家里穷得正准备卖掉家里面的楼板换米换盐,英子用自己积攒的私房钱买来他们家的楼板,请本村的木匠打制简易棺材。木匠干的是体力活,家里又没有人出力搭把手,又一起要打三个,工期长,英子把家里所剩无几的米和着干红苕叶煮稀饭,又没盐,肯定很难吃,木匠吃不饱没力气干活,英子没少给木匠磕头说好话,央求木匠抓紧时间,不然尸体要臭。打制完一个就入敛一个,当时又请不到帮忙抬的人,因为都饿得没力气,没人愿意来帮忙,怎么办?英子叫来一对儿女:“我一会儿抬脑壳这头,你们两姊妹抬脚的这头,抬不起就说话,歇一会继续抬。”英子没有哭,也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也没有半点哀伤,更加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抬?能否抬得动?就这样,三娘母抬三次,不知每次抬了多久才终于让亲人们入土为安。

此后,孤儿寡母的三娘母相依为命,时年30几岁的英子铭记着奶奶的话:只要人还活着,有勤劳的双手,不偷懒,永远都不会饿死。她拖着满身的不适与病痛,靠帮别人缝制衣服、编打晒垫挣到些少得可怜的钱来维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她从没哭过,从没有轻易掉过一滴泪,再苦再累也要坚强面对,她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要把一双儿女抚养长大成人。

英子在家做手工能买点大米,大姑带着弟弟满山挖野菜,大米和着野菜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三娘母能吃个饱。因为英子年轻,身体也恢复得快,日子慢慢地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转。

这天晚上,英子坐在床头,拿出枕头底下那积攒了多日的钱,反复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够啦,终于够自己买竹子的钱啦。她买来一些竹子,再花成竹篾片,再自己编打晒垫去卖,再也不用只专门挣别人的工钱,这是英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生意,她开始赚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农村里,基本上都是男人花竹篾片打晒垫,没有哪个女人会学这个手艺,英子就是个例外,她不仅竹篾片花得薄,晒垫也打得密实,起初拿到市场里特别出卖相,总是第一个成交卖出手。后来,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有英子这么个女手艺人,都跑家里来预定,英子的晒垫供不应求。

晚上,英子点着煤油灯继续蹲在打了一半的晒垫里用那些竹篾片一片一片地来回交编着,大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她后面交编着那些竹篾片。突然,大姑打破了沉默,她若有所思地对英子说:“妈,我想和弟弟去上学。”英子头也没抬,也没放下手中的活就答:“还是要读得书才好,你们明天就去吧。”

次日后,这个家里时不时地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英子用木板拍打晒垫的节拍声,这也许就是英子一家奏响起的幸福乐章吧。

这年的天里,邻村有个中年丧妻的二哥闯入了这个家,打破了英子三娘母平静的生活。据说公子哥一般的二哥出生在大户人家,打出生起家里自设私塾并请有老师授课,后来,因为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衰败落魄了。

风流倜傥的二哥早就听闻过村里人讲,有这么一个女子不仅心灵手巧还特别会勤劳持家,守寡多年至今还未嫁人。二哥心动了,他假装去英子家买晒垫。二哥虽然个子不高,但是非常聪明,狡猾狡猾地自圆其说,说是李大哥来买过她的晒垫,说晒垫打得好,竹篾片花得薄,还打得密实,是他介绍来买晒垫的。英子浅表地打了个招呼,继续蹲着打晒垫,二哥就蹲在英子家大门口的石礅子上有事没事地找话和英子聊天。这一蹲就过去了半天,大姑在厨房里做好饭喊:“妈,吃饭了。”英子看了一眼二哥说:“一起吃吧。”二哥还真的没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般,他也着实饿了,叫一起吃就一起吃。自从二哥吃了第一顿饭后,天天都来,依然在那个石墩子上一天一晌午的蹲,饿了就厚着脸皮跟着一起吃饭。一段时间下来,丧失多年的英子明白二哥的心思,这个语言丰富,还幽默风趣的男人来我们家是有目的的。大姑看到这个人天天都不客气地来我们家吃饭,没有给二哥好脸色,心里想:“一个大男人,不干活,天天来我们家吃饭,以为我们家的饭是枪打来的吗?太不像话了。”但是,她看妈妈似乎没有一点点讨厌这个男人的迹象,反而两个人天天一起聊天摆龙门阵。邻居也常常看到二哥来英子家,有天,一邻居大娘拉着大姑把嘴凑到耳朵边悄悄地说:“大姑,你妈要改嫁了,你和你弟弟以后就要叫那个男人爹了。”大姑听到这话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男人想当他们的爹,难怪不得天天都来我们家。回家后的大姑抱着不懂事的弟弟哭:“弟狗,以后,妈如果跟着别人走了,我们两姊妹过,我们才不喊别人爹哦。”弟弟摸着姐姐的脸说:“姐姐,今天妈让我喊过那个人爹了,他还给了我一颗糖。”原来,就在今天早上,二哥向英子表白了:“英,你死了男人,我死了女人,巧合的是,我们都自己带着一儿一女,我的孩子缺妈,你的孩子少父,我们两个家庭都不容易,不如我们两家组合成一家吧,大家都有个照应,怎么样?”英子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她有所顾虑了,她担心:二哥和自己一样也有两个拖油瓶,而且孩子们年龄也相差不大,如果跟二哥一起生活,那就是要养四个孩子,负担不是一般地重,况且二哥会对我的两个孩子好吗?我的孩子们会接纳二哥吗?”二哥见英子犹豫不绝便拍着胸脯对英子说:“英,你放心,以后我们成一家人了,我们任何事都不会分彼此,包括孩子们都是我们的,永远不会有你的、我的的说法。”二哥说完就抱起旁边的老三:“老三乖,喊我爹,我给你糖吃。”老三看看那颗馋得不行的糖,又看看英子,没有英子的允许,他真的不敢要。只见英子红着脸说:“叫爹吧,以后他就是你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哥终于抱得美人归!

英子请来了几个挑夫,把家里面存的粮食,包括一些农具、衣柜、柜子,还有拆房子的木料都带去二哥家里。

二哥背着老三,英子背着几床被子,大姑背着她最心爱的小柜子,四人迈着轻盈的步子往着幸福的未来走去——

二哥虽不是厨子,但是会做一手好菜。第二天,二哥把自己喂了几个月的那只大肥鹅杀掉,和着一只大冬瓜红烧了一大锅(农村里的锅可大了),炒了几个小菜,叫来了自己的几姊妹和村子几个要好的邻居。大家围着一张大方桌,坐的坐,站的站,好不热闹,这算是为迎娶英子操办的隆重酒席。

几杯酒下肚,二哥把四个孩子叫到跟前,当着一桌子的人,指着英子,清了清嗓子说:“你们四个都听好了,从今往后,在我们这个家里,我和她就是你们的爸妈妈,你们以后就是亲兄妹,挨着年龄大小来排,大姑还叫大姑,二姑,三娃,四娃。我们一家人不分彼此,团结,家和才万事兴。”“哦,知道了!我们记住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四个孩子旁边还有个高高的大男孩,英子正想问,二哥指着这高个子说:“这是我兄弟的儿子,我兄弟他们走了几年了,孩子是孤儿,他也是我家的血脉,我不可能不管,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养。”天啊,四个还要加上一个,五个,这担子?英子没有惧怕,勇敢地点头应允着。

客人们散去后,大姑二姑帮着英子收拾,二姑比大姑小几岁,她可喜欢这个妈妈了,常常跟在英子左右,妈长妈短地叫。三娃戴着一顶几乎看不见花纹的线线帽,一跑起来帽子顶上两个绒球一摆一摆的,英子拉过满脸脏得只剩下两个眼睛的三娃说:“来,洗干净,准备睡觉。”四娃捂着嘴凑到妈妈耳边说:“妈,三娃的床臭得很,床是稀的,有一淌尿还没干,我才不和他睡。”英子起身擦干手,快步迈进臭气熏天的屋里,往床上一看,天啊,床上铺着一张不漏水的大油布,大油布的中间明晃晃的一淌尿。三娃比四娃大点点,三娃从小就有尿床的毛病,多大了还改不掉。英子迅速地把油布的四只角往床中间一折,提起就往屋外倒去。英子把床收拾干净后,把自己背来的床单和新被子一起铺在床上,三娃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妈妈铺上了干净好看的床单和被子,以为这个妈妈会批评他,说他邋遢,不让他再睡这张床了。结果,只见妈妈转过身对三娃说:“赶紧脱了衣服睡觉!”三娃一听,赶紧脱掉穿得油亮亮的衣服裤子,两兄弟一同钻进了暖和的被窝里。三娃看到妈妈弯着腰抱着他才脱下来的脏衣服出屋了,接着听到舀水的声音。很奇怪,打从那时起,三娃再不尿床了,身上也不脏兮兮得发臭,每天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英子给这个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久违的母爱

当年腊月三十的早上,英子挺着大肚子挑着铁水桶一担又一担地把厨房外合水边的石头缸子装满水,她心里很清楚这孩子已经足月,应该就在这两天就要生了。正想着想着,突然孕肚一阵阵痛来袭,她边放水桶边喊二哥:“锅里的腊肉香肠煮好没有?煮好了,就赶紧捞起来切块给我吃,不然就要不得吃了,我快生了。”二哥听闻赶紧起锅,捞起一块腊肉切了半截给英子。英子接过肉就大口大口地啃咬起来,她知道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生娃。

“哇哇”婴儿的啼哭声传来,英子和二哥的第一个孩子顺利出生。“是个女儿,我很想要个儿子,不过这娃儿胖得还是乖,就叫三姑吧,”二哥看着襁褓里的三姑很遗憾地说。二哥他们那辈人是很典型地封建,总喜欢和别人攀比生儿生女,生儿子才有面子。

几年下来,英子和二哥共同生育两女一儿:三姑、幺姑、老幺。终于老幺是儿子,二哥心里乐开了花,英子却抱着孩子心里想:“你都年龄这么大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力养大哦?”

英子知道二哥是公子哥长大的,没干过啥农活,每天都让二哥在家做饭喂鸡鸭鹅猪,英子主外干男人们干的重体力活。日子虽然艰辛,但是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相继养大了8个孩子。

几年后,高个子读完高中参军去了,大姑二姑长大分别嫁人。四娃也参军入伍,在部队上的时候,家里就说亲定婚,他的婚事很顺利,没折腾父母,退伍就结婚生娃娃。三娃聪明过人,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被选派去读书深造,后来成为了这家子最有文化最有出息的人,也成为二哥人前人后最骄傲的本钱。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英子他们也渐渐步入老年,对于英子来说,这时间就如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仿若昨天自己都还是那个初长成的大姑娘,今天也做奶奶、婆婆了。

老年的英子对于孩子们的婚事可是操碎了心,子女那么多,姑娘从看人户到出嫁,儿子从定婚到结婚,样样都要英子操持。三娃定婚,男女双方交往一段时间,闹意见要分手,英子和二哥得知消息后,打着火把连夜赶往三娃上班的地方。一众人坐下后,英子先说:“三娃,你杂个回事?不好好地对人家,何必这样子闹呢?”三娃怒气冲冲地说:“才不知道你们这么晚了跑来干啥哦?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二哥边抽着叶子烟,边手里拿着一片烟叶在裹,慢悠悠地说:“三娃,你们能不能别闹?好好过日子,这样吵吵闹闹,别人听了以为是没吃的在吵呢,肉、米、油、蛋、鸡、鹅、鸭、菜家里都有,缺啥拿啥,哪一样少得了你的?”三娃也无语了,分手风波暂且平息下来。

英子听说二姑两口子拌嘴吵架,说二姑老公还出手打人了,这还得了,娘家人必须要给二姑撑腰,她连忙带上四娃媳妇一同前往。还没进门,就见到二姑老公站在屋外,英子两手叉腰,怒目圆睁地指着他的鼻子厉声说道:“她一丁点大到现在,我都舍不得拍一下,哪轮得到你给我打?你听好了,如下次手发痒想打人,不准给我打,给我送回来,我饶了你,我就不是人!”这气势吓得二姑老公见势不妙连连求饶:“妻娘,他舅娘,我不敢了,再也不打人了,你们原谅我!”

随着四季的交替变化,三姑幺姑长大嫁作人妻,幺娃初中毕业后也应征入伍当兵服役。此时,年龄都在70岁左右的英子和二哥,他们终于含辛茹苦的把这一群孩子们养大,且都飞离了家,离自己最近的只有四娃。退伍的四娃,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眼疾,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落下视线模糊看不清。但倔强的四娃除了坚持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简单的家活外,因从小看着妈妈用竹子编织各种农具,并继承了英子的心灵手巧,也摸索着编织各种农具,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送给几个姐姐妹妹。后来,可能是病情越发地加重了,四娃少言寡语的性格,又不愿意向谁倾诉自己的难处和苦痛,也不想给家庭和社会添加麻烦,在那年的秋天,刚刚收完谷子,晒干入仓,四娃选择走上一条不归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英子听闻噩号,丢下正在割猪草的刀,踉踉跄跄地跑进四娃的家,嚎啕大哭:“四娃呢四娃,这是造什么孽啊?你怎么就走了啊?我都还没死,你杂个就死在我前面了啊?”四娃老婆也抱着英子哭:“妈啊妈,他杂个这么狠心就丢下我们啊?他生病了,有病就治病,又没说不出钱跟他治,他就这样就走了,我几娘母怎么办啊……”,两婆媳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老年的英子经历了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可想而知。

一辈子做惯了农活闲不住的英子,喜欢种田地,养殖家禽,她总说自己种植得有,养得有,不花钱买,想吃啥就吃啥。对于英子来说,这可能算是她最有幸福感的理由之一吧。英子70多岁的时候,三娃在城里买了大房子,幺娃也在城里成家立业,子女们都劝说二老别再劳累了,该享享清福了,商量着说把田地给别人种,英子死活都不愿意,家里的几亩田地全部自己种收。到了80岁的时候还要犟着种,害怕别人给她种了点去。英子常年累月地劳作、下田地、编织各种农具,她的一双满是老茧的手全部变形,再加之在前几年就查出患有类风湿,医生说过:“类风湿病人就是要不停地活动筋骨关节,如果停下来不动,血脉不通就会痛,甚至更加严重,最后瘫痪。”也只好任由她作吧。80多岁后的英子,突然风湿病加重,半边手举不起来,半边脚也迈不动。幺娃放下工作,背着老妈四处求医,幸得医治及时,英子差点就瘫痪。在城里疗养数月后,英子又吵着要回乡下,开始下地劳作。

几年后,英子快90岁了,二哥90多了,子女们再也不能让二老在家独居干农活了,商量后决定把二老接去城里跟着孩子们生活。二哥首先提出,他想去和三娃一起生活,英子自然就被幺娃接到自己家里。

古语说得好:“少时是夫妻,老来是伴。”英子和二哥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分开,开启了各自的养老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基本上一个星期能见上一回面,并坐一起吃顿饭,偶尔还能见到二老打情骂俏的场景。后来,在二哥身体还硬朗的时候,英子的腿越来不行,走不动了,他就一个人来幺娃家看望英子,摆摆龙门阵,有时也会住上几天。

幺娃联系好医生,对英子说:“妈,你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腿还无名发肿,我们带你去看看医生。”听说要带她去看医生,英子吓得打抖,她说她最怕去看医生打针。在大家的哄骗下,她才同意去看医生。幺娃专门弄来个新轮椅,推着她去医院,医生见她年龄这么大了就说先量量血压,量血压时英子就吓得闭上双眼,脸上做出非常痛苦的表情,只听到医生说:“量完了,老人家,你血压正常,一点不高,哪里痛了?”英子才放下紧张的神情,她指指踏在轮椅上的腿说:“医生,我的脚肿得像木棒一样,白天晚上还火辣辣地痛。”幺娃蹲下身把妈妈的裤脚轻轻卷起来,医生看后,用手示意幺娃跟他走别的屋去。幺娃忐忑地跟着医生来到另一间屋,医生说:“你妈这腿保不住,骨头和肉都有坏死,要截肢,而且截肢后,还不能保证骨头和肉不继续坏死,她90多岁了,能不能下得了手术台,我们也不得而知,你要考虑清楚。”幺娃很吃惊地看着医生问:“你的意思就是,我妈这腿没治了?那总不能让她一直痛下去啊,开点止痛的药给她吃吧。”

在城里和幺娃一起住的日子里,英子的牙早掉光了,只剩下一颗门牙值班。英子最喜欢吃肉,幺娃一家人经常炖肉炖猪蹄,把肉切成末拌饭,后来,就把肉打烂煮稀饭。每次,英子端着碗,看着她可口的菜和肉时,嘴上就念道:“不晓得你老爹现在吃饭没有?是不是和我吃的一样哦?是不是身体还是好好的哦?”她想二哥了,她小心翼翼地对幺娃说:“你哪天休息?我好多天没见过你爹了,你带我去看看你爹。”英子没有白疼她的这个幺娃,每次,在回家的路上或楼下,还不忘给英子买些她最喜欢吃的零食,老来还小这是真的呢。每到周末,幺娃总会从没有电梯的五楼背着老妈上下楼,再用轮椅推着出去和老爹见面约会,英子还会偷偷地塞点自己的零食给二哥,还生怕别人看见。幺娃带着二老逛街、逛公园,偶尔还讲点幽默段子逗二老开心。时间过得太快,要告别对方,各自回家了,英子一言不发,她的心情是五味杂陈,她多想陪着二哥形影不离啊!多想彼此相互照顾对方啊!可是,自己都成这个样子了,条件不允许,不能给孩子们添乱。其实,二哥也何尝不是呢,老伴就是老来的伴儿啊。此时,彼此的这个转身,便成了永别。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降温得很厉害,家里人刚刚给英子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给她戴上一顶黑色的有内胆的毛线帽子。她若有所思地坐在床边找其他的帽子,突然,她摘下头上的帽子,戴上别的帽子,把还留有她体温的帽子递过来说:“这天气太冷了,你爹肯定还是冷,他最怕头冷,你们把这顶帽子给他拿去。”她可曾知道,就在这天,和她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心心念念牵挂了一生的二哥,享年96岁的二哥永远地离开了她,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他走时给英子心灵感应是他冷,这也许应验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缘故吧,

次日,子女们在接英子回老家的车上,一车人都神情凝重没人说话,她突然问:“是不是你爹死了?你们心急忙慌地接我回老家去。”一车人都面面相觑,再睁大眼睛地看着她,满脸折皱的脸居然没有忧伤,面露无奈。只见她喃喃念道:“今年足足96岁,明年才97岁,还是活得久了。”出殡之前,英子来到二哥的灵柩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二哥的脸,声泪俱下地说:“你倒好,你一辈子倒去了,你怎么走到我前面去了?你丢下我一个人活哦?你到天那边等我……”

二哥走后,英子的身体每况愈下,送去医院就医,医生很诚恳地说:“年岁已这么高了,何必来医院受罪?看不到血管,已经没法输液了,带回家吧。”英子瘫睡在床上数月后,从起初的稀饭进食到喂汤汤饭,再到只能喝水度日,她瘦成了一张皮。她常常对家人说她看见了二哥来看她,白天晚上地陪她聊天摆龙门阵,有时她还睁着眼睛喊:“妈!妈!妈!妈你来我家了?”有时还哭得稀里哗啦地说:“你们快去帮我找找我妈,我想我妈了!”也许有人老后小脑萎缩的缘故之一,也许也有她刻骨铭心的记忆的原因吧。还是冬天,天气也像二哥走的那天那样地冷,三姑来看望妈妈,幺娃同姐姐商量:“妈已经十多天不进食了,恐怕时日不多了,我们满足她最后一个心愿吧,她这辈子最放不下的还是她的老家,不如,我们把妈送回老家,把乡下的房子打扫干净,轮流在老家陪她。”

幺娃一家和三姑姐姐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回乡下,把乡下的老房子里里外外收拾出来,打扫得干干净净,并铺好床,准备就在乡下陪老妈,大家都想:兴许老妈回老家就会好起来。一切就绪,回城接上老妈,幺娃告诉英子说:“妈,走,我们回老家去,我们以后就天天在老家陪你,你高兴不?”英子一听,马上来精神气说:“是不是哦?太好了,走吧,回老家去。”见到老妈果真是有精神多了,在回家的路上,还买了些桔子,大家边吃边聊天,英子还说:“你们能不能别吵我,我想睡觉。”

车停在老家外的路边,幺娃打开车门,和着盖在英子身上的被子,把她抱下车,边爬石步子边说:“妈,我们回老家了,你看见没有?看,我们回乡下了,看到我们家的堂屋没有?”帽子遮着她的眼睛,她用手抬了抬帽子回答:“哦,硬是回老家了,太好了!”幺娃把老妈放在床上,给她盖好被子问到:“妈,喝水不?”英子回答了一句:“我要喝水!”这句“我要喝水”成了英子最后的遗言。当幺娃把水端进来放下,他凑到老妈耳边说:“妈,等水凉一下,有点热。”没有回声,“妈!妈!妈!”尽管幺娃不断的撕心裂肺哭喊声传遍了整个院子,再也没有回声。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没有一丝遗憾,安安静静得像睡着一样,了却了自己一生的夙愿:落叶归根,在自己的老家仙世。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如今灯枯油尽的英子走了,在经历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的93年后,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远赴天堂,找二哥约会去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novel/vjxsdkqf.html

英子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 丫丫

    丫丫好文,欣赞!

    赞(0)回复
  • 情有独忠

    情有独忠回复@丫丫:谢谢你!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